【《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文章發佈紀要】
◆謝峰生老師於今年五月廿一日仙逝,留下充滿詩意令人驚歎不已的作
品外,還有他生前接受藍同利先生訪談,紀錄他努力的痕跡。已於本部
落格分四次刊登的【謝峰生談藝錄】,將謝老師創作經驗與大家分享。
◆今再就謝老師九十年在台中市文化局首次個展的專輯作整理,配合藍
同利先生的新詩、李美玲小姐作品賞析分七次不定時發佈與大家分享。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民屋組曲
理性的塊面
以感性的色彩融合
如舊日老歌
訴說往日情懷
◎民屋組曲 1993年 12P ( 60.6 ×45.5 cm )
當違建被拆除,剩下半立半倒時的斷垣殘壁時
,作者卻在其中發現了「美」,並進而將其表
現在畫面裡。半存半敗的建築,變成了一塊塊
色面的組合,它已不再殘破,不再觸目驚心,
它是在具象或半具象,甚或是抽象已不重要,
它已成為純粹色彩的音符,在畫面上跳躍,寒
色系與暖色系的組合,明度與彩度的不斷變幻
,組成了一組色彩的交響曲。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黎明
魚鷹已醒
舟火點點
微曦的晨光中
映著舟影搖曳
◎黎明 1993年 30F ( 90.9 ×72.7 cm )
本幅畫作應是1989年(灕江夕照)的連作。只是
本幅作品乃是劇劃黎明時分的灕江;在微冷的江
水上,已有微黃的晨曦出現,而鵜鶘也已站立在
燈明晨起的漁舟邊等待,且船隻也已有 其動勢出
現,呈現出黎明時分漁夫捕魚前的那種蓄勢待發
之景象。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古城親情
吐魯蕃的廢屋特多
土牆班剝 饒富趣味
養在牆角的驢
母子情深
◎古城親情 1994年 30F ( 90.9 ×72.7 cm )
傾圮的交河古城,遺留下孤立的斑駁城牆與遠
立的些許建築,那土城牆下安排了一對低首的
騾馬母子。哀歎時光無情,古城無奈的蒼涼歎
息中,那雖有點渺小,也無法反抗時間的微小
生命,卻是能突破時間給予的限制,而讓生命
生生不息延續的一絲絲希望。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湖畔夜映
靜得連一絲連漪都不起的夜
湖水如鏡
藍得幽靜的夜空下
只剩小舟獨眠
◎湖畔夜映 1994年 30F ( 90.9 ×72.7 cm )
在前往「周莊」縣的路上,作者被路邊的一棟
民宅所吸引,雖是風景的寫生之作,但是作者
卻以藍色來營造畫面,幽靜的藍,加上河中無
人乘坐,孤舟橫斜的小船,與造型簡約,樸拙
無彩的民舍,在月光下,更顯出那份幽藍無夢
的詩味。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北濱夕照
天紅
水黑
山與岩
被滿天的夕陽
融成一片柔軟
◎北濱夕照 1994年 15F ( 65.2 ×53.0 cm )
作者將近似的色系與相似的物象來表現北海公
路邊的溪石,讓那片石堆已不再具個別原有的
物象與物色,而是呈現出石塊的「共相」-堅
實與磐固。而石頭群中的一泓清水倒映著天空
的晚霞,與遠處的山巒紅霞相呼應,讓畫面有
動態的生命與空氣流動之感。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看海的日子
破船 沙灘 瘦皮狗
微風
兩小無猜
陽光下的悠閒
只有野人自個兒知道
◎看海的日子 1994年 50P ( 116.7 ×80.3 cm )
海邊倆倆相依的大小船,躲在船影下乘涼約二
個小孩,有著一隻忠實的狗伴,在有點灰霾的
天空下,卻有著陽光的照耀。掛在木桅的衣服
,隨風飄盪,在看海的日子裡,有著太多的情
感,是希望?是友誼?是忠誠?是霎息萬變?
作者總是慣於創造一個世界,讓觀者自去回味
,自己去感受,而本幅作品亦然。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古堡秋意
來時的夏
轉成了秋
就因古堡有了秋意才更有味道
◎古堡秋意 1995年 50F ( 116.7 ×91.0 cm )
作者在此幅作品裡用短小的筆觸去經營大片面
積的法國古堡。在不同色調的層疊交互下,古
堡的城牆在樸實無華中暗藏著許多色彩的變幻
,頗值得觀者細細玩味。而古堡的屋頂造型、
設色,樹木的形態與畫面的意境,都表現出童
話裡才會出現的夢幻。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丘
不平衡的斜線
將田野推向遠方
大地
被農人織成了彩色的氈毯
而羊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丘 1995年 25S ( 81.0 ×46.0 cm )
畫作上方的山坡與牛隻,是近似自然的再現;
而下方大塊面的山丘則是幾何色面的組合。作
者在此幅作品裡表現出「自然美」與「形式美
」的並置與交融,在簡潔的畫面裡,有著哲學
裡美學思辨的意涵存在。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對語
泰吉瑪哈陵的古老傳說
二人爭辯事實的真象
誰是誰非
盡付雲影時光中
◎對語 1995年 30F ( 90.9 ×72.7 cm )
用橘紅和青藍的互補色來處理畫面前景裡相對
互語的印度女子,這是作者欲藉色彩強調出此
二女子對談之呢喃話語的重要性,也藉此希冀
觀畫者能注意聆德吧!而遠處的泰姬瑪哈與河
流,則象徵著這兩人所處的環境社會。
相關連結:相關連結:
【18-00《謝峰生老師介紹》總連結】
【18-01《永懷大師&謝峰生老師》】
【18-02《19謝峰生膠彩畫展專輯》】
【18-03《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1】
【18-04《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2】
【18-05《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3】
【18-06《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4】
【18-07《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1 】
【18-08《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2 】
【18-09《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3 】
【18-11《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5 】
【18-12《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6 】
【18-13《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7 】
【18-14《200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18-15《謝峰生老師蒞臨《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評圖記要》】
【18-16《台中市群健有線電視台報導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18-17《感謝謝峰生老師蒞臨膠彩畫班評圖&陳淑嬌指導裱絹》】
【18-18《「峰生藝廊」畫歲月⊙憶一代膠彩畫大家謝峰生老師》】
【清河淑嬌Picasa網路相簿◇謝峰生膠彩畫展專輯◇59張播放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