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膠彩人物畫》】
◆人物畫自古即被稱為繪畫的基本,具有相當的魅力和挑戰性。基於多年來對
人物畫的投入今有幾點心得,斗膽提出與各位同好切磋。
★形:
從素描入手,沒有素描基礎就沒有寫實的能力,若不能掌握準確的人物形體
也就無從捕捉人物的神態,惟有從形取神,才是高手畫家。不要空言寫意或
寫神,殊不知形之不求,神從何來?因此紮實的素描根基,是人物畫最基本
的功夫。學好觀察物體和人物寫生的本領才是最佳途徑,才能畫出具有現代
感作品。
★色:
注重色彩表現,時代在進步,審美的標準也隨時代而提昇,色彩的運用對繪
畫已越來越重要。一幅畫如果沒有豐富感情的色彩,就不能盡善盡美的表現
各種質感和美感,也就缺少了震憾人心的重要因素。
★受:
與生活結合,畫人物畫必須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必須從生活中實踐創作,才
能反映時代,才能使觀者有親切感。確定題材,選擇素材,有所取捨及調整
,著重思考及內涵地重新組合地,完成結構緊湊的構圖。
★意:
任何藝術品的創造,貴在不斷的求新求變,切不可死守某一定形式或公式,
須知「形式美」是多樣化的,要經常嘗試求新求變才算得上是「創新」,繪
畫更要如此。人物畫的創作,從寫實到象徵性的惟美意境,其難度遠超過風
景畫、花鳥畫。其原因是受造形的限制,變無到有,變不可能為可能,這便
有賴各種紮實的根基。
◆當代人物畫家的藝術使命,需對現代的人、事、物作真實的反映和記錄。從
傳統中開創現代,再以現代來宏揚傳統,也是人物畫發展必然趨勢。當然膠
彩畫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有些許傳統的線條及墨趣,更要重視作品內涵與技法
,表現出有時代性、藝術性、感人性,足令觀賞者完味不已,才是發展的最
大方向。
◆充滿了既傳統又現代,既東方又西方的動人之美;由此我們也看到現代中國
人物畫的發展,正充滿著無限的光明遠景。 淑嬌上
※※※※※※※※※※※※※※※※※※※※※※※※※※※※※※※※※※
▼【陳淑嬌指導台中市文化局及長青學苑膠彩畫班教學資料分享】▼
◆【膠彩《人物畫》構圖要領】◆
◆膠彩人物畫【《★十要☆十不要》】要領:
★ 《十要》★
1.要畫帶有靈性的人物
2.要畫與空間背景有關聯的人物畫
3.要畫脫離實體及色彩且具藝術性的人物畫
4.要把人當藝術品賦以另類的表現
5.要畫屬於個人獨一無二風貌格調的人物畫
6.要勤練素描不得有任何錯誤被人抓包
7.要寫生儘量別被照片牽著走更千萬別抄襲
8.要懂得取捨去蕪存菁別看到什麼全畫下去
9.要簡明扼要明白表達自己想法
10.要比例正確可胖可瘦可老可幼
☆ 《十不要》☆
1.不要畫超過等身大>會很突兀
2.不要畫太仰角俯角等角度>描寫能力不好者會很吃虧
3.不要畫古代或西洋人>離現實太遠且沒有感情
4.不要畫肢體太直>太呆板沒變化
5.不要畫太奇怪的瞬間大動作>一看就知道看照片畫的
6.不要畫透視奇怪的角度>儍瓜相機常拍出手比臉大的照片
7.不要畫直視鏡頭儍笑的角度
8.不要畫裂嘴露齒的明星或家人
9.不要畫太俗氣妖艶或太奇裝異服
10.不要畫太強調人工化粧如眼影眼線及指甲油....等
※※※※※※※※※※※※※※※※※※※※※※※※※※※※※※※※※※
◆人物畫是陳淑嬌最擅長的,自93年至99年指導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七
年來在各大小美展比賽中,學員全是以「人物畫」來獲大獎的。在第58屆
「中部美術展」膠彩畫部,十張入圍中有九張是畫人物,比例90%。這次
全國美展膠彩畫部,八張獲選的作品全是畫人物,比例更是高居百分之百。
由此佐證在歷屆的各美展比賽及膠彩創作歷程,「人物畫」所佔的份量。
◆任何藝術的學習,都無法速成,尤其是膠彩畫更急不得。但隨著指導老師「
無私無我」「披星戴月」的教導和技巧的歷練、年齡及生活經驗增加就會慢
慢體會的,進而創造出亮麗的成績。
◆感恩前輩的關照,提攜後進一向是我們的心願。總是花時間、精神發表膠彩
技法和訊息於部落格分享大家,就連屏師大陳教授及台中大學的高教授,就
常鼓勵學生來看膠彩資訊。更由「奇摩>站長工具」得知,一些同好也常來
取經。在接下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班傳承重擔,七年來共獲太小獎二百多個。
◆今將陳淑嬌在指導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課的「上課資訊」內容,陸續PO上
圖文分享大家;並祈能與兩大膠彩畫會:「台灣膠彩畫協會」、「綠水畫會
」的官方網站相呼應,以收推廣膠彩之成效。
◆當你看一張照片或是觀賞種種藝術品皆不可能讓所有人有相同的感應,人的
感應可大約分成三種:一、情緒感應,二、知覺感應,三、美感感應。
◆視覺元素可分為線條、色彩、光線、形狀、質感、動感、與空間等..,構圖
要領可分為統一與變化、律動、互動、連繫、平衡、比例與大小、強調與對
比等..。
◆雖說了解之後不一定能幫助你成為大師,但至少你有更多的概念經營你的畫
面,而不再是感覺而已。
◆利用照片或相關高科技工具來輔助作畫,得必須再構思、組合、轉換..方能
創作出引起共鳴的作品,否則徒然只是在畫照片而已。「寫實派」講的是完
整的紀錄,以歷史的角度刻畫出美麗的記憶,讓欣賞者勾出美麗的回憶。「
寫意派」重視的是作者本身對作品的表達。不管派別應藉由各種表現技法,
得力求構圖完整圓融,及「理性」(描寫能力)及「感性」(表現能力)並
重,來呈現出作者的思想與意境。
◆如果同樣一張照片,但畫出的意境卻有所落差,那可就是才氣、表現、描寫
能力、審美眼光..等元素欠缺及努力不夠了。而且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除
了風格及表現形式外,必須具有深度的內涵。其作品所呈現的優劣,則將是
有目共睹的觀感,非自圓其說所能搪塞或扭轉。
◆真正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藝術家,是以作品內涵或繪畫觀念在「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而不是侷限在「題材」「媒材」「技法」的範疇裡。我們或
許無須費心地去尋找不同時期膠彩的價值,及評定不同時期膠彩作品的表現
內涵。但應該瞭解研究某時期的表現形式及取向有哪些,並珍惜諸多膠彩前
輩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資源吧! 清河上
※※※※※※※※※※※※※※※※※※※※※※※※※※※※※※※※※※
▼【利用<照片>作「人物畫」輔助的拍照要領】▼
◆我們家裡有三多:畫多、電腦多、相機多(傳統135)。
◇家裡連同媳婦、女婿七位成員,有六位是就讀及從事「美工」相關工作,大
媳婦還出過「大躍進!Photoshop CS5的即效見本」電腦書,現在正在撰寫
CS5.5 新書。所以當不是美工人的我,詢問電腦及2D、3D、網頁...等
專業知識時,他們都能應對自如,也讓我能順利完成編輯「烏日文史匯編第
二集」<520頁>的壯舉。
◇十多年前因為三位小孩就讀科系的需要,每人都有一組NikonF60+AF相機
,小兒子還因為家裡十多個相機鏡頭而當上攝影社的社長。而現在這些F3
、FM2、F60的Nikon傳統相機及鏡頭,已靜靜躺在防潮箱裡,都成為「古
董」,還好兩個35~135mm、28~80mmAF鏡頭還能被「數位單眼」所驅動。
◇這些傳統相機可是拍過「陳進阿嬤」及「謝峰生老師」的<告別式>,當
97年在「臨危受命」拍謝老師告別式時,還被畫友當面譏笑相機老舊,另兩
位拿數位單眼相機一起拍的畫友,也皆露出不屑眼光。但我卻是第一位洗出
照片且是拍的最完整過程的。而一位畫友用高檔「數位相機」拍其母親告別
式,竟然沒有一張成功,這種事又不能重來一次。故不管用「傳統」或是「
數位」相機 來作輔助,皆要了解並熟悉特性,就教學中學員碰到一些拍照
的問題略記於下:
★避免「廣角鏡頭24mm-35mm」拍攝《變形曲折》
☆現在「消費型」數位相機,都如我新買SONY-W380朝向24mm廣角出廠。
當您使用廣角去拍照時,時常會四邊發生所謂的「變形現象」。也就是我常
說的「短焦效果」,之前所教的學員都熱衷用雜誌照片,其攝影雖然採用「
單眼」數位相機,但仍偏用「標準鏡頭」,肢體依然會呈現「透視曲折」,
而造成效果不彰並影響成績。拍照取樣構圖也如同「繪圖」一樣,必須累積
經驗方能避免錯誤。廣角鏡頭拍攝>例如樑柱應該是垂直線,拍起來卻成曲
線,只要是廣角鏡頭幾乎都無法避免,至於變形的嚴重程度,就要看該相機
廠商在抑制變形上的技術程度。
▲利用照片構圖最好能用「數位<單眼>相機」,之前是用Nikon定焦105mm
傳統鏡頭來拍攝模特兒,就無人物變形曲折問題。
▼你或可以利用一些拍照技巧要領來克服:
★簡單的避免變形曲折要領:
要避免變形曲折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使用廣角邊端拍攝形象鮮明的事物,
例如直線條、方框..等等,而人像也是一樣,請不要使用廣角邊端拍攝,也
就是說,請您使用相機的「變焦推桿」將人物稍微拉近拍攝,至於要拉多近
才能將變形降至最低,可能需要您自己去嘗試>您的「消費型」數位相機,
拉近之後人物會放大,觀景窗容納的東西變少了怎麼辦?當然就是請您稍微
再退後囉~
☆另主題人物外的「空間拍多一點」再利用修圖軟體裁剪適當尺寸。
★拍完成作品時避免「桶狀變形」要領:
☆2-1先將相機用「三角架」固定。
☆2-2將相機與圖之間的距離拉大。
>亦是使用相機的「變焦推桿」將圖稍微拉近拍攝,如此一來可以避免圖「桶
狀變形」,至於「距離多大」要拉多近就需要您自己去嘗試囉~凡事都要自
己去嘗試及親身體驗並克服。
☆或就用電腦影像軟體後置處理>裁切工具>勾選>透視>按Ctrl鍵>編修。
★利用數位相機的方便性,並依《仰角◇平視◇俯角》及各個角度多拍幾張,
再選擇最適當的好好來構圖。
▲PO上教學心得及範例,旨在分享並推廣膠彩。祝藝安!清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