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記:


林之助教授從小生長於農村,又曾經在戰爭期間,實際參與莊稼工作,喜愛描寫農村之美,歌
頌田園生活之純樸。從其膠彩畫創作技巧看來,已經捨棄線描的運用,而注重色面之間的關係
,色彩方面也呈現出豐富而亮麗的特色,令人賞心悅目。


謝峰生老師更得其精髓並秉持林教授的創作精神,時時刻刻不遺餘力地在作畫。謝老師常以憾
動的心,思考繪畫內涵:大自然的外在、形色,經過其分析融合,成為匠心獨運的感性表現。
畫面的處理、構圖造境、色調氣氛的營造都非常特殊,形成屬於自己獨特面貌。


記得十七年前也就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十日~八月六日,我們夫婦在「台灣省立美術館」(現
在的國立台灣美術館)B1~B4展覽室,舉辦「蔡清河&陳淑嬌夫婦膠彩畫展」,共展出八十四
張作品,東海大學美術系前系主任詹前裕教授曾撰文說:


「蔡清河先生也不讓夫人專美於前,近年來的省展中頻頻獲獎。以往的膠彩創作以人物畫為主
,多採用臺灣古老的傳統建築作背景,人物則以充滿鄉土氣息的老年人為主,在灰色系的色彩
中,洋溢著鄉愁的溫馨感。最近的創作主題是山岳,改用肌理粗獷的麻紙作畫,山石的造型則
經過簡化的處理,顯得特別渾厚有力,配合前景的水平構成,或夜月的氣氛烘托,生動表現出
臺灣山川之美,色彩的運用也更加華麗而富有變化。」


說到「山」就讓人想起大家都聽過的「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這句話吧!基本
上,這不僅代表著修學佛道,內觀自省的三個階段,更代表了對人生通透、悟徹豁達的三種程
度。謹將其典故略述於下: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


語出《指月錄》卷二十八。


青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對此三重境界,每個人的領悟因其究研的對象不一而有所不同。以下例舉幾種常見的解釋:


﹙一﹚
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無疑是常人狀態﹐認為一切都是實實在在﹑天經地義﹔後來對萬物之實在
性發生懷疑﹐這便是哲人境界﹔最終悟到虛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執﹐去掉無明﹐見到世
界依舊是它的本來面目﹐這可謂是佛家境界


﹙二﹚
第一階段是開悟前,此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為凡夫的執著,執著外面虛妄的境界為
實有,所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階段是透過參襌、參話頭的方法,找到一個入處,此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
為參到了話頭,可以從八識田的種子來返照自心,從自性真空當中,知道從前所認識的自己、
所認識的世界都是幻假,因而否定自己、否定世界,這個身心世界的大否定,就是所謂的「見
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階段是從開悟的一瞬間起,悟到現前這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所以說「見山又是山,見水
又是水」;一切諸法不離當下這念心,安住在當下這念心,這就是一個歇處。


﹙三﹚
第一個時期是凡夫的時候,一個修行人還沒有修行的時候,他看到一個漂亮的女生,他馬上感
覺到這是個漂亮的女生,馬上他就被迷惑了。這個就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


 第二個時期是在修行之中,這個修行人因為修了「白骨觀」,他已經入門了,他看到每一個
漂亮的女生統統都變成白骨,一個一個都是粉面的骷髏「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表示說
他已經跟女生隔離了。


 到了第三個時期,是開悟了以後,這個時候他看到的漂亮女生仍然是漂亮的女生,但是他的
心已不動了,已經不受這個女生的影響,這個就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其實第一個狀況就是凡夫的「境殺心」(完全受環境影響);第二個境界是修行已經入了門
,心跟環境已經隔離,儘量避免環境來影響;第三個境界就是「心殺境」,修行者開悟的心,
已經可以把環境統統殺掉。


﹙四﹚
修行人圓證菩提的三個次第,形象地比喻為: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凡夫。假觀);見山非山
,見水非水(心眼見道。空觀);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徹底見性。中觀)。


用白話說:


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是一般人的境界,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並不知覺你所看到的事物其中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錯的
或虛的。


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是追求知識者的境界,懷疑批判,就如胡適說的:做學問須於無疑處存疑,剝開事物的表象,
去探究其本質。


3.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是悟道者的境界,經過懷疑、批判、辯證後, 透徹瞭解事物的本質。
 
現時之修行者則往往將俗世之陋習帶入修行;不省己非、專尋人非,而美其名為伸張正義,出
言不遜、批評師長,而美其名為仗義執言,爭名奪利、爭掌名位,而美其名為擇善固執。執著
如此之深,危害如此之大,以俗世之心,言修行之皮毛,誤導世人,實令人感嘆也。


身在「山」中卻自以為已經瞭解山,執著於「法」卻自認已經證悟何者為「道」,這樣的話,
只有越陷越深,惟有深刻、真誠的反省自身,是否只看見了別人的不對,而障礙了自我之智慧
、自我之修行,甚至誤了他人,這樣,才能有超越外境的牽纏,而達到「見山又是山」境界的
一天,也才能畫出傑作。


相關連結:
【16-0分類總連結】
【16-1膠彩畫&山】
【16-2膠彩畫&貓】
【16-3膠彩畫&狗】
【16-4膠彩畫&樂器】
【16-5膠彩畫&裸體】
【16-6膠彩畫&瓶花】
【16-7膠彩畫&親情】
【16-8膠彩畫&古厝】
【16-9膠彩畫&老人】
【16-10膠彩畫&錦鯉】
【16-11膠彩畫&曇花】
【16-12膠彩畫&童年】
【16-13膠彩畫&原住民】
【16-14膠彩畫&田園之美】
【16-15膠彩畫&牛˙牛車˙牛車輪】 
【16-16膠彩畫&船◇淡水夕照繪製過程】
【陳淑嬌膠彩畫《紙本》50F夏苑《繪製過程》】
【陳淑嬌膠彩畫《絹本》10F喜日《繪製過程》】
【第二十五屆台灣膠彩畫展&台灣省膠彩畫協會介紹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