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欽一郎師生作品》】


      台灣的文化承襲於大陸閩粵地區,但是經過日本五十年的殖民式統治,卻起了一些變化。日本
在殖民地上榨取資源勞力,並進行思想文化侵略,自然帶給台灣人民莫大刺激,當時所推行的新美
術運動亦屬政策之一,目的在陶冶青年身心,以平衡其對現實不滿之心。石川欽一郎以鼓勵的態度
將西畫介紹給台灣的青年弟子,可算是日本在高壓的統治方式中,比較有啟發與貢獻的一項舉動。
他本人也成為那段血淚史中頗令人懷念的日籍人士了。


      石川欽一郎一八七一年初生於日本靜岡縣。他曾留學英國學習水彩,並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英文
翻譯。石川欽一郎於一九○七年被派來臺灣任臺灣總督府陸軍翻譯,並兼任臺北國語學校美術老師
,而推廣臺灣美術運動最力之倪蔣懷先生便是此期之學生。


       一九二三年東京大地震發生,他的家屋倒塌,所以他又應好友─當時之臺北師範校長志保田甥
吉之邀,再度來台任教分別二度來臺,總共在台十八年,啟發培育了許多臺灣學子,如現在均具相
當知名度的倪蔣懷、陳植棋、李澤藩、藍蔭鼎、張萬傳、洪瑞麟、鄭世璠、葉火城、楊啟東、陳澄
波、廖繼春、李石樵、李梅樹、陳德旺..等,均是出自於石川欽一郎的門下。在石川欽一郎師生的
投入與鼓舞之下,台灣最早的美術運動團體─「七星畫壇」與「台灣水彩畫會」,先後創立,揭開
了本島新美術運動之序幕。相對於此,亦有部份留日美術學生的結社─「赤島社」之成立,以陳澄
波、陳植棋與陳承藩為主。 


      石川以一位外來人士的身份,成為台籍西畫家的啟蒙老師,自是始料不及,對日本人而言這或
許是一個遺憾,對他個人而言,相信是不會後悔的。石川在台灣的聲名超過他在日本的地位,正如
他留在台灣的作品的數量也遠超過留在日本的作品。而唯一的遺憾就是不簽署年代,造成今日研究
上的困難。


      石川除水彩畫之外,偶有油畫及水墨畫的創作,但成就不能與水彩畫相比。石川自中學起,先
接觸到「南晝」,而後再潛心西畫,在基礎上對於水墨的運用當不陌生,加之西畫的訓練,多年水
彩創作的經驗,所呈現的更能代表純正的石川風格。


      石川是一位優秀的畫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美術教育家,他一生出版許多水彩書籍,教育學生無
數。他的繪畫表現在當時已獲得肯定,他的身教言行影響後代更鉅;在台灣,他在教育上的意義已
掩蓋了他的一切。     


       本人一九九0年曾在全國最大的「高格畫廊」擔任總經理,常有幸接觸到石川老師的大作。並
從收藏家所送的一本一九八六年由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石川欽一郎師生特展」專輯中,深深感
受到石川老師對台灣美術的貢獻,也深刻體會他對繪畫的情感。最近創價學會台中藝文中心舉辦「
石川欽一郎&倪蔣懷」畫展,石川老師的作品大致與師生特展專輯相同。於是重拾這本專輯掃描、
整理並擇要發佈圖文,讓久聞其名而無緣親睹其作品之人,能有著一股如獲至寶的欣喜。更可以藉
由石川老師及學生們推動台灣美術的熱忱,充分感受那種師生亙古不變的情誼、永世長存。  


取材自:台北市立美術館1986年發行的「石川欽一郎師生特展專輯」。謹此申謝!


PS:一九八七年「第五十屆台陽美展」首次由台北南下台中展覽,昔日剛好內人參加該屆比賽,她
        的一幅80F膠彩畫「醍醐灌頂」獲得四部(膠彩畫、油畫、雕塑、版畫)混合評審的「唯一
        金牌獎」。慶幸能與林之助教授及石川老師的學生葉火城校長、楊啟東先生在獲獎作品前合影
        。這兩張照片拍攝時間距離「石川老師與學生合影」的時間,竟然有「一甲子」之久;而與林
        教授、葉校長和楊老師的合影距今又隔了二十年。雖然葉校長和楊老師早已仙逝,但以前常去
        豐原葉校長畫室及楊老師畫室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再度感受前輩們對台灣美術教育的推動和
        貢獻,希望也能再有二十年來作畫及寫部落格....。  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的頭像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