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櫻花鉤吻鮭》】


       在台灣大甲溪的上游,住著一群冰河時期存留下來的魚種「櫻花鉤吻鮭」,又稱台灣鱒。櫻花
鉤吻鮭為一級國寶魚,也是名列農委會保育中瀕臨絕種的魚類,數量極少,不過一千多尾。然而這
一千多尾在台灣的櫻花鉤吻鮭卻命運多舛。首先他們的棲地-七家灣溪,是位於農場之中,所有農
場施灑的有機肥料皆透過地下流到七家灣溪中,造成水域營養鹽過迥而致使溪水優養化。原本高山
溪流的溪水是剛從岩石縫或土壤中滲出的,並無什麼營養鹽,水生植物及藻類因缺少營養鹽而不易
生長。所以一條正常的高山溪流幾乎不會有太多藻類生長的。而我們所看到的七家灣溪卻是為溪床
鋪上層綠色地毯(絲藻)。綠色溪床的景緻也許很美,但卻潛藏著夜晚溶氧不足及酸鹼值改變的危
機。在此綠色並不代表健康,而是七家灣溪生病了。除此之外,農場中農藥的使用也導致櫻花鉤吻
鮭的食物-水生昆蟲的數量受到影響。而農藥這些化學物質,也許正透過食物鏈的循環及生物累積
的放大作用,逐漸侵蝕著這批僅存櫻芘鉤吻鮭的健康。


    十分不幸的,櫻花鉤吻鮭就生長在這樣充滿危機的環境中,而我們國家的最高保育單位至今對
此仍一籌莫展。為了觀光遊憩,倡導全民正當休閒娛樂,於是大興土木加蓋旅館以增加遊客容量;
另外,為了櫻花鉤吻鮭的生存及復育,不得不於七家灣溪等區域成立國家公園,使一切人為活動皆
受制於國家公園法。觀光遊憩與生態保育兩者孰重,始終考驗著我們的保育政策,於是七家灣溪正
陷入保育與開發的兩難之中。要改善櫻花鉤吻鮭的棲地環境,恐怕還需一段時日了。


       「櫻花鉤吻鮭」最早發現的紀錄是在民國六年,當時任台灣總督府技手的青木糾雄,在撒拉矛
社(即現在的梨山)附近大甲溪本流,請其友人日本警員津崎代為採集標本,並將這項發現告訴正
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的大島正滿,大島和魚類學大師喬丹博士認為這是魚類學上珍貴的發現,乃
命名為台灣鱒(Salmo formosanus),從此打開了櫻花鉤吻鮭的國際知名度。


       活躍於清澈冰冷的水域,主要棲息於高山森林溪流之深潭及攔砂壩下方深潭中。肉食性。只適
合在18℃以下水域生存。主要攝食蜉蝣、石蠅、石蠶、搖蚊等水生昆蟲或跌落水面之陸生昆蟲。每
年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為其繁殖季 節。生殖時游至淺水域中,展開擇地、求偶、 配對、產卵等
系列的生殖行為。



科  別:鮭科(Salmonidae)
學  名:Oncorhynchus masou (Jordan et Oshima)
別  名: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高山鱒、台灣鮭魚、台灣鮭、台灣櫻花鉤吻鮭、台灣陸封
     型櫻鮭、大甲鱒、櫻鮭、石田氏鮭魚、、台灣馬蘇麻哈魚、三文魚、本邦(bunban泰雅
     族語)
棲息環境: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環境較為嚴苛,需有適當之蔽蔭、冷冽清淨之溪水,且有淺灘、及急
            灘及深潭之多樣性河床與礫石底質,和豐富的水生昆蟲等條件,對水溫的要求亦十分嚴
     格,許多研究顯示,當水溫超過攝氏十八度時,該水域即無櫻花鉤吻鮭的蹤跡。
外形特徵:體側扁呈「紡綞形」。口端位,口裂大。雄下頜明顯彎曲成鉤狀。背鰭部稍後方有一小
             脂鰭,背部青綠色,腹部銀白色。側線上具有 8~12個黑褐色橢圓形橫斑,側線上方有
     11~ 31個小黑 點。體被圓鱗,叉形尾。
食物來源:主要攝食蜉蝣、石蠅、石蠶、搖蚊等水生昆蟲或跌落水面之陸生昆蟲。


《台中縣和平鄉武陵農場七家灣溪集水區》



成立時間:民國86年10月1日
面  積:7124.7公頃
地理位置:台中縣和平鄉武陵農場七家灣溪集水區
管理機關:台中縣政府
保育對象:保護櫻花鉤吻鮭及其棲息與繁殖地


    保護區在台中縣大甲溪流域上游七家灣溪集水區內,以山稜、溪谷等自然地貌為界線,包括林務
局大甲事業區24至37林班(扣除24林班之1至8林班)、以及武陵農場中、北谷,南邊於七家灣溪
西岸以億年橋向西延伸之山稜線為界,總面積約7,124.7公頃。


    護區範圍內,考量櫻花鉤吻鮭所需之棲地環境特性與現有土地利用管制現況,依野生動物保育法
之規定,規畫成核心區與緩衝區兩部份。核心區部份以七家灣溪、武陵溪、桃山西溪兩岸崖地30
公尺,劃為嚴格保護之核心區﹔緩衝區則包含核心區以外之區域。


    本區交通尚稱便利,可由台中經中橫公路,於梨山轉往宜蘭中橫支線,途中進入往武陵農場方向
之公路即可到達﹔或由宜蘭直接進中橫宜蘭支線亦可到達。

相關連結:【膠彩畫&錦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的頭像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