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謝峰生談藝錄》主述/謝峰生、撰稿/藍同利】
(A4中式右翻平裝本118頁封面封底彩色內頁黑白Word編輯)


 (永懷大師&謝峰生老師)


【《謝峰生談藝錄》主述/謝峰生、撰稿/藍同利】
◎目錄
◇◇◇《謝峰生談藝錄 4-1連結》
P1:膠彩源流/畫塾傳承/代序/林之助
P6:楔子 
P7:憶往事 
P16:膠彩畫的一頁黯淡 
P17:傳承的使命感 
P19:艱困的起步 
P21:風格,源於堅持 
P22:教學~思想的啟發 
P32:創作與時代 
P34:永遠追求不到的境界 
P36:給初學膠彩畫者的建議
P37:創作的美與俗
◇◇◇《謝峰生談藝錄 4-2連結》
P39:談底稿 
P41:談寫生 
P44:談取捨 
P48:談構成 
P49:談色彩 
P50:色彩的體驗 
P52:論用色 
P63:談取材 
P70:談技巧
◆◆◆《謝峰生談藝錄 4-3本篇》
P72:繪製膠彩畫的一些經驗談 
P74:修改舊作的經驗 
P75:畫冊與偶像 
P78:評論年輕畫家蔡逸嵐92.3.19
P80:談藝術品收藏
P83:古文明的洗禮 
P84:創作實錄 
P88:對自己的期許
◇◇◇《謝峰生談藝錄 4-4連結》
P90:附錄一:用畫寫詩~浪漫的謝峰生(原載於大墩文化第十九期) 
P93:附錄二:謝峰生畫筆下的台灣歌謠(原載於台灣月刊九十四年五月號) 
P98:附錄三:豈只是信手拈來的鄉愁~  謝峰生的澎湖寄情
P107: 附錄四:大陸記行~謝峰生膠彩畫賞析原載於彰化藝文第二十二期)
◇◇◇


▼《謝峰生老師談藝錄 4-3》P72~P88 ▼


P72~73《繪製膠彩畫的一些經驗談》


「剛畫好,色料乾的時候用手去摸摸看,色會掉(水干或礦物顏料),就是膠的濃度不夠,上層如
果要再繼續疊色,底層的顏色就會跑上來;膠水的濃度如果太濃,圖面很快就會畫到反光。」
「剛畫濕,不要馬上又繼續疊色,同樣會有很快反光的毛病。」
「一般用膠,很多人用鹿膠,如果稍微保存不當,膠塊上面就會有黴菌的瘢點,可以用冰水去洗,
用小牙刷刷洗,膠塊就不會融解掉。」
「膠水如果臭掉,黏性就不見了,所以用不完的膠水要冰起來,可以保存大概一星期,要用的時候
再稍微加熱融解就可以用。加熱不要超過70度,太熱也會破壞膠的黏性。」
「要做效果,就是最後完成的時候也要用得到,如果畫到最後,一開始做的效果都不見了,那這個
技巧就沒有作用。比如說做冰裂紋的效果,如果到最後冰裂紋都被覆蓋完了,一點也看不出用了這
個技巧,那一開始的效果就沒有意義,可能剛開始的構思考慮不夠完整。」


「畫面打底,也可以採用厚塗的方式,比如像用並胡粉之類厚塗打底,再用竹類製品去刮,就可以
做出類似油畫刮法技巧的肌理。」
「畫圖不要固著在某一種技法,也不要光是在技巧上磨功夫,你要呈現的是什麼,考慮最後效果的
呈現,根據這個須要再去發展或運用技法。」
「比如說我這件作品,用了粗麻紙來畫,那是為了要表現溪埔的草花『鬆』的質感(圖錄秋),為
了畫面需要這樣的肌理表現才選用這種紙張---有的人看到別人用這種紙畫,就也依樣畫葫蘆的學,
到底為什麼,可能也沒有弄清楚。」
 

P74修改舊作的經驗


「對舊作不滿意,時常拿下來改。」
「不改不行,自己看不過去的作品,怎麼好意思拿得出去(展覽),這是自己的責任問題。」
「有時一件作品,過了十幾二十年,拿出來一樣在改。改舊作要注意,如果經過一段長時間,要修
改之前,畫面要先用清水在畫面上刷一層;等自然晾乾之後,才能上色,如此色彩才能覆蓋的上去
。」
「如果沒有刷清水的這個步驟,舊圖拿來直接就改,色彩就會皺皺的(無法完全附著)。」
 

P75~77畫冊與偶像


「每個人剛出來的時候,都有一個偶像,像當初雄獅調查一百位畫家的時候,我寫的就是『高山辰
雄』」(註三)。
「喜歡他不能跟著他走,像買畫冊回來只是欣賞、參考,若是模仿,就無效啊!」


「追求方向、個人風格,比如講三岸節子還是秋野不矩(註四),伊是一直畫一直畫,畫風慢慢才
變這樣。」「一個人要跳高跳三米二,是慢慢累積,慢慢疊高;秋野不矩也是從寫實,一點一滴累
積經驗演變,不是一開始就是像現在畫冊印的這樣,所以畫冊只是乎你參考,不能摹仿。」


註三:高山辰雄,日本膠彩畫家,畫壇地位崇高,為日展顧問。
註四:三岸節子,日本女油畫家;秋野不矩,日本女膠彩畫家,與小倉遊龜合稱日本畫壇三女傑。


按:風格的形成是一點一滴的經驗所累積的成果,為了快速給人一新耳目的印象,許多畫家盲目移
植外國畫家的面貌,或是玩著為變而變的遊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彼彼皆是;而真正畫出屬於
這塊土地情感的能有幾人?須知創作的真誠度是最重要的,若是亦步亦驅的跟在別人背後,就只能
畫出沒有魂魄的作品。


對二位日本膠彩畫家的作品看法:
高山辰雄

「伊目前在日本的地位在日展中是最高的,當初喜歡他的作品時他還沒有這樣的地位,由此對自己
的眼光還算有點信心。」
「日本純粹的傳統膠彩畫家和他的作品不同,裝飾性太強,高山辰雄則沒有這樣的傾向,他的作品
較有經過思考,到目前日本的膠彩畫家中,還是最喜歡他的作品」。
「高山辰雄一開始也是從寫實出發,而且他的圖不需要的東西、色彩不會放進畫面」。
「畫面很乾淨,懂得取捨,精練到純粹。」
「所以買畫冊來參考,要找有啟發性的畫家,高山辰雄也是受到高更的啟發。」



秋野不矩




「看她的圖已經沒有火氣,配合她的年齡、眼力,畫面一直簡化,圖的一點一滴都是隨心所欲,臻
入化境,不是思考性的圖,經過長年的累積,已經能隨手處理好畫面。」
「所以不能秋野不矩這樣畫,就這樣學,她的歷程如何,有沒有累積經驗出來,都是問題。」
「日本人畫圖的精神令人感佩,畫家的經濟環境不一定好,但是都能堅持創作;台灣人(指畫家)
對名和利太重,看日本人的日展,年紀大的長者依然持續創作幾百號的大作,純然對藝術的熱情與
使命感,不考慮市場的問題。」

P78~79《評論年輕畫家蔡逸嵐92.3.19》


「這位畫家不能用一般人的眼光評論,也不需要以師承的學習論斷,頂多針對色彩、技術上的問題
提供他意見,比如說蠟筆和壓克力混用時,要注意次序性,才不至於發生色彩日後脫落的現象。」
「他的想法異於常人,半素人,又超於素人的表現,帶了一點米羅(註一)的趣味。」


「一般素人畫家的作品比較有拙趣,他雖然也沒有經過學院的洗禮,但是很有天份,素描作品很有
趣,構成的力量很強,加上他年輕,創作力強,後續的表現很值得期待。」
「他的作品用『頭腦』去畫,從他的過程、色彩的運用---種種角度去解讀。」
「他的作品圓圈很多(比較蔡逸嵐作品與米羅的畫冊),色彩、線條都經過思考,就精神層面來看
較接近盧梭(幻想的氣息)(註二),米羅的作品比較具有裝飾性(圖案化)」。



「他很急性,乾燥速度快的壓克力適合他率性的發揮,油畫材料乾的速度慢,用起來可能不是很適
合。」
「畫冊參考到某個程度就可以丟掉,就像基礎畫法你必須知道,但最後必須忘記。」
「如同雕刻時光一書的作者所說:『你要寫一篇好文章,必須忘掉文法』。」(油畫家廖吉雄先生
補充所說)


註一:米羅:超現實主義畫家,他的作品揚棄理性和邏輯的主宰,把無意識和非邏輯心靈的衝動從
 桎梏中解放出來,探測未知的領域和視覺世界的奧祕。
註二:盧梭:「樸素派」的畫家。所謂「樸素派」,即沒有經過專業的繪畫訓練,也沒有受過正規
    的美術教育,完全依照個人的自由來創作,這樣的表現,稱為「樸素派的畫家」,盧梭的作品自
    然純真,畫面充滿神秘的氣氛。


P80~82《談藝術品收藏》


「很早期就開始收藏,雖然自己創作膠彩,但是對油畫作品很感興趣,從收藏作品中發現很多學問
。」
「像我收藏一件顏水龍的作品,是當年中部美術協會為了籌募基金,畫家在五信樓上義賣,畫家的
作品印在目錄上,買一份目錄二元就可以參加抽獎,展覽結束就開始抽獎,一位先生抽到,我馬上
跟他交易,用六百元買一張選擇權,就這樣收藏到一張顏水龍的作品。」
「當初六百元的代價,我要畫好幾張肖像才能賺到這一筆錢。」


註三:當年謝峰生先生堅持膠彩畫創作是毫無市場,純粹以一股毅力在支撐,平時的經濟來源以畫
    肖像畫為收入。


「收藏靠經驗評估,畫家有沒有將來性?很重要!」
「評估正確投資報酬率相當可觀,像某位收藏家,收藏劉啟祥的作品(註四),一號七千的時候收
藏,十號的作品打折後不過五萬元上下,陸陸續續收了近十件,拍賣的時候拿出來,最貴一件一百
四十萬成交。」

「土地一筆一百萬,東買一塊,西買一塊,買了十筆,不如花一千萬買一筆有增殖性的土地,收藏
圖是一樣的道理。」


「目前台灣的油畫家中,吳炫三是值得注意的一位(註五),他積極往國外發展,像日本、西班牙
、法國---許多美術館收藏他的作品。」

「有魄力、充滿活力、材質多變、風格時常在變。」



註四:劉啟祥,1910年(民國前2年)2月3日生,台灣省台南縣柳營人,早年東渡日本習畫,畢
    業日本文化學院繪畫科,受教於石井柏亭、有島生馬。其後赴歐留學,作品曾入選巴黎秋季沙龍
    。創辦高雄美術研究會與台灣南部美術協會。畫風靜謐優雅,落筆簡潔而意趣盎然,用色單純而
    色感雋永。
註五:吳炫三先生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進修,並且曾赴非洲、中南
    美洲及南太平洋群島研究,是國內目前十分具有知名度的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現的隨興
    與自動的精神,有著兒童一樣天真的心』(林清玄,民78)。他的作品樸實而不經刻意的雕琢,
    呈現出原始的風貌。曾多次獲邀參展,並獲得『國際青年藝術家獎』、『國家文藝獎』等多項殊
    榮。


 

P83《古文明的洗禮》


「過去有句話說:『走千里路,勝讀萬卷書』,為什麼要去外國接受一些不一樣的文化刺激,道理
在這裡。」「整日在畫室畫創作,靈感會枯竭,有機會要多出去外國看看,思路才會活潑;像秋野
不矩去印度回來,創作了好幾張精彩的大作,就是從當地吸取了很多靈感、題材,被那樣的古文明
感動。」「日本的畫家,早我們五、六十年就去古國感受文明的洗禮和偉大;過去我們因為經濟和
政治因素(未開放),比較沒有機會出國,所以現在既然開放,就儘量多出去看看。」
 
P84~87《創作實錄》


近作~鍾魁嫁妹


「很久以前就一直想要以歌仔戲的題材創作,最近剛好去看了一齣歌仔戲『鍾魁嫁妹』,回來就想
用這個題材作一張圖。」
「歌仔戲實在很有學問,感染人心的力量很強,悲劇演到動人之處,不禁令人淚下。」
「對這個題材有感動、有感受,所以才畫。」
「戲劇的張力要怎樣才會出來:燈光、音樂加上演員的演技對白;鍾魁死後化為鬼王,要出場的時
候,音樂就奏出哀淒的樂調,燈光昏暗,營造出陰森森的氣氛,各種因素的配合,這和經營一件作
品道理是相通的。」
「鍾魁實在也可以說是一位悲劇英雄,進京赴考,金榜提名高中榜首,卻因為相貌太醜,驚嚇了皇
帝,羞憤之餘,觸階而亡;死後成為鬼雄,心中遺憾,未能替小妹完成進京之前的婚約,所以才有
這齣『鍾魁嫁妹』。」


「構圖的時候原先計畫要畫到八十號大小,試作幾張小草稿不太滿意,重新又調整了幾個小鬼的位
置,原先撐傘的小鬼最後捨棄,改以五十號直式創作。」


「畫這個題材如果照實景去畫,連布景等等的小細節都畫進去,這張圖就沒什麼意思了。」


「構圖以鍾魁為主體,化為鬼雄身穿紅袍的鍾魁身軀刻意的放大,佔據左上方大部份的面積,與右
下方身著紅色嫁裳頭蓋紅巾的小妹遙相呼應;左下方提燈抬箱的小鬼穿插隱身其中;右上方是一闕
殘月,幾隻蝙蝠受到驚嚇沖天而起,畫面需要,把蝙蝠畫成白色。」


構圖時考量人物的配置,鍾魁對小妹的關愛之情、人鬼殊途,用左上右下的配置遙相呼應。小鬼的
陪襯角色,空間的配置、動作、表情等細節,又要考量表現的強弱,所以畫家花了許多時間調整。
暗示鬼魅的出現,特意再加上「白色」的蝙蝠。


陰風慘慘用筆觸的動勢,燈的飄勢來表現,受到驚嚇沖天而起的蝙蝠暗示鬼魅出現的氣氛,放進畫
面的每個小細節都有他的作用。整張作品以藍綠色調做為主軸,人物當中的紅橙暖色(對比色)卻
能不顯突兀,巧妙的和整張作品的藍綠色調融為一體,色層的變化精彩豐富。


善用「墨」及中間色調,將對比巧妙的調和;作畫的過程,底層構完圖即開始用色調墨來整理,筆
觸留得非常精彩,顯見是經過考量及長期累積下來的經驗才能將筆觸肌理留得恰到好處,沒有一筆
、一處的累贅;層層敷色的過程,再以中間色通幅掃過,調和衝突並經營出主色調,再以筆觸進行
整理加強,及更上一層的敷色,經過反覆多層的上色與整理,畫面色層呈現出變化相當精彩的透明
度及豐富性,是其他畫種所遠遠不及的膠彩畫的特性。
前景下方,最後以焦茶色局部加上暗示路旁雜草的長筆觸,融入畫面,似實又虛,更增添人物的空
間感。


P88~89《對自己的期許》


「還有很強的企圖心去追求,能作到什麼程度,要看將來的體力、腦力?還是未定數。但是自己覺
得驕傲的一點,盡自己的力氣去做,至於能達到什麼境界,無法肯定,趁年輕腦力、體力好趕緊努
力,一個人身體如果不能做主(不健康),就不可能創作出好作品了。」


台中榮總  2008/4/15
「我的一生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論真來說,要談藝術創作、談音樂,自信不會輸給大學教授
。」


「喜多郎的音樂,從十幾二十年前就開始聽;你仔細聽,音樂的高低起伏,就像咱畫圖~在構圖仝
款;音樂裡面各種樂器的合奏,充滿各種不同的音色變化,就像畫面色彩~用色的道理仝款,雖然
色彩有變化,但是維持一個調子,和諧的調子……音樂和繪畫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在畫圖(創作),你看我的色彩很單純,其實是畫面的調子….親像我平常時聽的音樂一樣,像
交響樂,如果各吹各的,會變成一首『樂曲』嗎?」
「喜多郎的音樂,(靈感)從大自然來的,一陣風吹來,頭髮被吹的很亂,颯颯的風聲、被風吹動
的草枝、樹枝彼此之間的撞擊聲,聲音構成他創作的靈感,聽這聲音(音樂),傳達了(喜多郎)
他要表達的意境;我的創作也是從大自然汲取靈感。」
「像在拍恐怖片,黑夜、蜘蛛網、冷風呼呼的吹來、狗淒厲的吠…一些前導的因子,就能將恐怖的
氣氛做出來,還能在加什麼(因子),自己要想。」


相關連結:
【18-00《謝峰生老師介紹》總連結】
【18-01《永懷大師&謝峰生老師》】
【18-02《19謝峰生膠彩畫展專輯》】
【18-03《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1】
【18-04《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2】
【18-05《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3】
【18-06《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4】
 【18-07《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1 】 
 【18-08《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2 】 
  【18-09《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3 】  
【18-10《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4 】
【18-11《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5 】
【18-12《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6 】
 【18-13《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7 】 
【18-14《200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18-15《謝峰生老師蒞臨《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評圖記要》】
【18-16《台中市群健有線電視台報導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18-17《感謝謝峰生老師蒞臨膠彩畫班評圖&陳淑嬌指導裱絹》】
【18-18《「峰生藝廊」畫歲月⊙憶一代膠彩畫大家謝峰生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的頭像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