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Yahoo!奇摩部落格終止服務【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秉持著為膠彩畫及藝術界提供探討空間敬請各位同好繼續支持

目前分類:彩繪人生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彩筆人生
採一季鳳凰枝頭的絢爛
踏遍地亮麗的陽光
我的畫彩筆觸在這片
美好季節
向世界露臉
風聲是時光的波痕
花香是歲月的烙印
畫展攤開我過去的努力
尋求未來的瞻望
而現在
我正渴望您熱烈的掌聲
在那古城的長廊裡

【《陳淑嬌油畫首次個展》】
◎展覽日期:65年7月18日至7月29日
◎展覽地點:台南市府前路『美國新聞處』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展覽介紹:
◆《陳淑嬌油畫首次個展》文:曾培堯老師
◇由世代畫會主辦的「陳淑嬌油畫首次個展」,訂於七月十八日起至廿九日止
    ,假台南市府前路『美國新聞處』畫廊展出。作品包括「馬公之晨」、「南
    橫公路」、「白河水庫」「曾文水庫」、「碧雲寺」、「武廟」、「魚市場
    」及「老婦」.....等二十多幅,都有極高的水準,
◇陳淑嬌是台南市人,今年畢業於台南家專美工科夜間部,現為世代畫會理事
    ,從民國五十九年起就拜名畫家曾培堯老師。歷年來參加的畫展有:第三至
    七屆世代畫展、澎湖寫生展、白河水庫寫生展、烏山頭寫生展、南橫寫生展
    、阿里山寫生展及第廿一屆南美展。同時獲救國團青年學藝競賽社會組第二
    名,全國青少年水彩畫展佳作獎等。
◇陳淑嬌的素描基礎很紮實,而她的油畫則以明快且剛強的筆觸,捉住自然界
    變化萬端的物象本質,加以主觀的形態及輝煌而眩目的、富有剌激性的色澤
    ,寫出自然界的韻律和真實。
◆台南市府前路『美國新聞處』介紹:
◇座落:台南市府前路
◇今稱「台南市圖書館中區分館」
◇建造於1920年,日據時代是日本愛國婦人會台南支部,光復移交紅十字會,
    並將前棟出租美國新聞處,兼具領事業務及文化業務,且設有圖書館及畫廊
    。中美斷交,成為現今台南圖書館中區分館,目前整棟建築物台南市政府規
    劃評估列入三級古蹟中。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10+10=21台北←→台中展覽》】
展覽日期:2001年8月11日~2001年11月4日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
展覽區域:英才門廳、C1及B1-B4展覽室(改建前)
展覽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郁秀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李戊崑
展覽專輯:12K平裝112頁
策  展  人:謝里法教授
展覽內容:
「10+10=21台北←→台中展覽」是國立台灣美術館邀請謝里法教授所
策劃的展覽,以台北與台中兩地的對照展出為原始命意。此展開啟了台北、台
中兩地美術家無意間的自我壓抑和社會無形的制約遮蓋,從「準私領域」走向
「公領域」。參展藝術家眾多,經策展人謝里法先生再三調整,敲定為十組:
一、劉其偉←→陳庭詩
二、廖德政←→陳夏雨
三、省展畫家群台北←→台中
四,李錫奇←→鐘俊雄
五、邱亞才←→陳來興
六、陸    詠←→陳淑嬌
七、李宜全←→洪易
八、蘇新田←→黃朝湖
九、李光裕←→余燈銓
十、台灣師大←→東海大學
而「10+10=21」這一個多出來的「1」就是策展10+10的總體呈
現者,也就是此展的有機掌控和協調相關資源者。台中、台北兩地文化差異,
藉由美術作品的探索來呈現,乃是高難度的實驗。本展開路先行鼓動風潮,造
成時勢,冀能蔚成風氣,有所收穫。


P9:
六、陸    詠←→陳淑嬌《B4展覽室》  
  並不是因為有意尋找女性的代表才刻意安排了「陸詠」與「陳淑嬌」兩位
畫家的對照,的確是必須要有專門描寫生活近旁的一景一物的作品,才足以使
這個展覽看來更近人情味、更有一份關愛的心,同時也讓台中美術特色-膠彩
畫,藉著陳淑嬌與陸詠的對照以詮釋林之助的承傳在台灣美術中的意義。
    本來陸詠也是台中人,只是她學畫時已不住在台中,否則她應該也像陳淑
嬌會找林之助,或者他的弟子謝峰生學畫吧!
    於安排這比照的同時,雖感到提出的論斷有幾分只是一種推測,然真正的
目的不外想突顯有林之助的台中與沒有林之助的台北,在兩位女性畫家身上所
看到的是什麼的差別。
    我們不難看出兩位畫家在取材有諸多相近之處,所畫都是生活近旁的人物
和門前所見的小場景,讓觀眾感到那麼熟悉親切,說那是閨中女子的世界亦不
為過。受過林之助得自日本的學院技法訓練的陳淑嬌,作品不論人物或景物都
在既定的學院規格下完成,可謂一絲不苟,條理分明,而且無懈可擊。比較之
學院門外成長的陸詠,她的筆法永遠在摸索中遍找不到畫中規矩,看久了之後
,沒有規格反而成了規矩。因此她不同於陳淑嬌,從另一種途經把自己的風格
完成了。像她那具有幾近素人畫的樸實畫趣,在林之助教導下的台中膠彩畫是
不可能出現的。走進展覽室的人們,看過陳淑嬌又看到陸詠,不管想到了什麼
,希望他們帶著一大堆的疑問走出大門,這才是策展人之所期盼。

P48:
【《織手描繪窗前柔情》陸    詠←→陳淑嬌】
        這是兩位女流畫家的專室,讓台北的陸詠與台中的陳淑嬌以作品互相「對
話」。在此雖然作品是眼睛看的,然而在觀眾耳朵裡仍然聽得見兩個女生的竊
竊私語……。
        陸詠本是豐原人,長大後去了台北,且學畫的過程一直都在北部,故屬於
台北畫家;陳淑嬌則是台南人,因為學畫而來到台中,從此一直參與台中的藝
術活動,已成台中畫家了。
        陳淑嬌來台中後,有緣隨林之助、謝峰生等學習膠彩畫,畫風受其影響;
而陸詠則在此時離開中部,設使她還留在台中是否成為以上二位的學生雖未可
知,能否形成今天的畫風亦是未知數。而際遇使兩位畫家走出各自的道路,這
當中台中與台北兩地的差別究竟佔有多少因素!
        兩人皆取材生活近旁的人物與平時家居之所見,因而畫中構圖屬小場景佈
局,卻是既親切又溫馨,充滿女性的柔情。但是畫法上,陳淑嬌在林之助教導
下,受的是日本傳統學院的一套訓練,且作品參加各項大展,筆法及構圖之完
整性幾無懈可擊;陸詠離開台中,亦等於離開林之助的影響,其繪畫在自我摸
索中求發展,觀賞其作品常遍找不到畫中規矩,日久之後沒有規矩亦成了她特
有的規矩,這是兩人的最大不同。
        林之助帶領的學院膠彩畫發展已到一定的高峰,成為台中美術之特定典型
;而陸詠追求的是幾近素人的樸實晝趣,近似無定向的發展,這是台北美術的
性格吧!


P53:
看兩位女性畫家的作品,
畫面上越小的東西反而才是畫家心裡想要畫的,
所以畫的主題集中在那小鳥、小花、小狗……,
它們雖小,觀眾卻不可忽視,
因為這才是最最精彩的地方。


※以上文章摘錄自:《10+10=21台北←→台中展覽專輯》謹此謝謝!


                                  ◎陳淑嬌膠彩畫參展作品賞析  


            【《陳淑嬌膠彩畫1993年50F蝶之舞》雲肌麻紙+岩彩】
此作品以超現實的手法,表現出花與蝶及少女間優美的律動感。蝴蝶蘭
的配置,將空間巧妙的延展;使得近景的兩少女與背景月亮內之人體,
聯袂出耐人遐思之感受。畫面以暖色調處理,令人有甜美溫馨的感覺。
飛舞的蝴蝶點綴其間,更覺主題生動活潑。
            【《陳淑嬌膠彩畫1994年30P翠酣》雲肌麻紙+岩彩+金銀箔】
葡萄園中,一對姊妹採摘著成熟甜美的果實,正透露出台灣女性嫻雅含
蓄的成熟美。畫面中,散發著淡淡的南國風味。此畫人物作並列的垂直
線,而產生格調優美、勻整和諧的動感。並以手中提籃和背景的葡萄,
加強了導線的運用,令畫作無懈可擊。
            【《陳淑嬌膠彩畫1994年20P煦》鳥之紙+岩彩+金箔】
古典的桌椅及燈飾散發出和煦光芒,背景並以金箔黃橙色的色澤,襯出
現代女性懷舊的情愫,富麗的色彩更與人物相得益彰。靈活運用背景豁
然自如的筆觸,表現出浪漫主題及女性典雅婉約的氣息。
            【《陳淑嬌膠彩畫1996年30P秋韻》雲肌麻紙+岩彩】
少女與狗徜徉在花木林間,饒富著那一份怡然自得的閒情逸綴。以生活
的內容為題材,將客觀的形象,作個人獨特的主題表現,描繪筆法細膩
。畫面以金箔、銀箔處理的空間造形與寒暖色的配置,具有強烈的對比
效果,貼切詮釋出秋高氣爽的感受。
            【《陳淑嬌膠彩畫1999年15F琴韻》日本絹+岩彩】
此做為一位描繪女性為主的女畫家,是非常在意題材是否與事件的象徵
意味相符合。在觀賞此畫時,就彷彿聽到仕女彈奏出行雲流水般的樂音
,扣人心弦,讓人沐浴在「鳥語花香」的唯美意境裡。人物形成視覺的
三角形和高彩度的衣飾,都加深了畫面的穩定性及遐想空間。
      




            【《陳淑嬌膠彩畫1999年20F讚》日本絹+岩彩】
在失去生活品質的現代,我們是否遺忘了心靈深處的聲音?然而,在欣
賞陳淑嬌的膠彩畫時,我們的心與迎風的花兒一起翩翩起舞,與吟唱的
鳥兒一同歌唱,感動於仕女的沈靜、嫻雅氣質。自然的聲音在流轉,內
心的聲音不期然地昇起,而分享了作者悠遊自在的彩繪人生。
            【《陳淑嬌膠彩畫1999年12F孺慕》日本絹+岩彩】
此畫面輪廓、佈局走向都力求結構完整,創造一種意味蘊藉的韻律感。
作者將母子與花卉,作了巧妙的結合,藉著前後色調的微妙變化,而強
調出親情的溫暖,且襯托出和樂且孺之情;就宛如她昔日親子的景象,
並訴說著身為人母的慈愛及期盼與祝福。
            【《陳淑嬌膠彩畫2000年50F禮讚》雲肌麻紙+岩彩】
藝術的表現脫離不了情感的宣洩,更是思想觀念的直接反應。作者藉背
景孔雀的飛舞牽動人物肢體動作與眼神變化,將時空定著在一種完美的
陶融忘我狀態之中。嚴謹的構圖法,使畫面的個體相互的牽制,表現了
生動的節奏感。
            【《陳淑嬌膠彩畫2000年20F皎》雲肌麻紙+岩彩】  
有道是「出山入山方識山。」畫面上的景物有著具象與抽象的表徵,有
輕柔婉約的一面,也具有粗獷沉穩的意境與架構。所營造出來的氣氛更
具超塵脫俗,忘憂至樂的感覺;灰色調更表現出深沉幽邃與抒情浪漫的
情懷。
            【《陳淑嬌膠彩畫2000年30F華苑》雲肌麻紙+岩彩】
藝術創作係一無止境的突變與追求,唯有創發前人未有的新生力量,不
斷地融入自我獨創的內涵,畫藝才有生命可言。作者在筆觸、肌理完全
建在一顆赤誠表現藝術的心來加以創作,姹紫嫣紅的色調,更讓人有著
殊的感受。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緣起:
97年1月26日參加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王五謝八十膠彩畫創作回顧展」開幕
式時,見到王老師和各位前輩慷慨致詞及高朋滿座而令人感觸良多。不禁想起
十八年前,夫婦在時稱「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膠彩畫展的情景。雖然事隔多
年,但種種回憶歷歷在目,於是重整思緒述說一下陳年往事來分享大家。CH


【《蔡清河陳淑嬌夫婦膠彩畫展》】
展覽日期:79年7月10日~8月5日
展覽地點:台灣省立美術館B1至B4展覽室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
                   (現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出作品:84件(夫婦每人各42件)


介紹文章


【79年8月台灣月刊13、14頁《美術欣賞》文:侯壽峰老師】


◎夫婦畫家畫藝有成◎



       同在民國四十年於古都府城出生的夫婦畫家蔡清河與陳淑嬌伉儷,正在省立美術館舉行膠彩畫個展,每人各出大作四十餘件。早在二十餘年前,在台南曾培堯畫家的教室中出現了這對熱愛美術的青年學子,經長期切磋畫藝,並因近水樓台步經七、八年的戀愛,終於成為永久藝術伴侶。但這對小夫妻,因藝術而結合,卻為忙於生活而停筆,民國六十七年從古都台南遷居文化城的台中市,由於台中市的藝術風氣鼎盛,故常被膠彩畫展精湛典雅的作品所吸引,因此從民國七十二年開始重新提筆,從西畫轉向膠彩畫的研究,並因藝術大師林之助教授和謝峰生,蔡草如等畫家的指導,配合他倆良好的西畫基礎和過人的天賦,更能駕輕就熟,很快就領悟膠彩的真諦,而逐漸建立自我獨特風格。
       淑嬌女士是台南家專美工科畢業,作畫題材採用裝飾趣味表達在中國現代女性美的衣著和背景之中,尤其她在人物畫之取材和表現意境,常給人一種極高雅脫俗、幽靜、抒情的韻味,其內涵和色彩的描寫,更是融合了民族性和時代性,近年來不斷獲得各項美展的大獎,贏得各界肯定。淑嬌女士從民國七十五年至今五年間,除在四十一屆全省美展獲得教育廳獎外,更連續四年在台陽美展獲得首獎,同時也獲得第三屆南瀛美展的最高榮譽『南瀛獎』之殊榮,是難能可貴。
      清河先生也不讓夫人專美於前,近年來在全省美展中頻頻獲獎,他除斐獲得四十四屆全省美展優選外更在四十二、四十三連續二屆獲得大會獎,作品並由省立美術館永久收藏。
      清河先生雖與夫人同一室作畫,但風格完全不同,不論人物、動物或風景他均採現實生活為描寫對象,人物以充滿鄉土氣息的老人為主,尤其背景採用台灣古厝的搭配,色彩和氣氛表達得宜,洋溢著鄉愁和溫馨的親切感。
       綜觀蔡清河陳淑嬌夫婦的畫風,充分顯現出民族色彩與時代性意味,並富於創造性的境界,可說是目前膠彩界新生代的佼佼者。

【79年8月大眾周刊298期38、39頁《藝壇掃描》文:黃朝湖老師】
◎彩筆締緣  共展佳作◎
蔡清河&陳淑嬌夫婦膠彩畫展 


      長久以來,藝術家為追求創作理想而受苦挨餓的比比皆是,傳程觀念的誤導,常讓一般誤以為
藝術家孤獨而怪癖的人,誰跟畫家結婚誰就倒霉。因此,藝術家找對象並不容易,願意嫁給藝術家
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反過來說,願意娶個藝術家太太的,更是鳳毛麟角,而唯一特殊的意外,應該
是藝術家娶藝術家吧。
      在臺灣,夫妻同是畫家的不多,目前有活動紀錄的不到二十對,他們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第
一種,夫妻均畫國畫。第二種,夫妻均畫西畫。第三種,夫妻一個畫國畫,一個畫西畫。第四種,
夫妻本是畫家,後來留下一位畫畫,一位做起生意賺錢養家。第五種是夫妻均是畫家,後來改行兩
人都不再畫畫;最好的是前三種,第四種還不錯第五種就太可惜了。
      在臺灣老一輩的畫家夫妻檔裏,楊三郎和許玉燕是最著名的一對,他們同是畫油畫,一起參與
臺灣早期美術運動,頗受好評。
       但夫妻同樣畫膠彩畫,則只有蔡清河和陳淑嬌,這一對年輕的膠彩畫夫妻檔,連續幾年來在國
內舉辦的大型美展中,迭獲大獎的表現,頗受畫壇人士的注目,尤其他們選擇畫法繁複,非有極大
耐心不可的膠彩畫,更讓人感到精神可嘉。
       膠彩畫源自我國唐宋重彩畫,後傳入日本,改稱日本畫或東洋畫,日據時代再經留日畫家傳習
返臺,遂在臺灣畫壇自成一格。七年前更易名為膠彩畫,與其他畫種並存於國內畫壇。由於膠彩畫
的畫法,細膩而繁雜,畫材全由日本進口,無法大量供應作畫者使用,因此繪畫人口並不多,迄今
年仍只有一百多人,非有極大興趣和耐性,常無法堅持畫下去。
       蔡清河和陳淑嬌這對夫妻檔,十多年來用心於膠彩畫的鑽研,並能有優異的表現,實在不容易
。他們同年出生,先後同時受教於名畫家曾培堯、林之助和謝峰生,同樣獲獎於官辦美展,同樣,
也隸屬於同樣的美術團體,這在國內畫壇真的是難得一見。
       從他們一連串的畫歷來看,陳淑嬌顯然比蔡清河先出道,陳淑嬌不但畢業於臺南家專美工科,
同時早在民國六十五年,就在美國新聞處舉行油畫個展,以七十年代藝術風氣未盛,年僅廿五歲的
女性藝術愛好者就能開首次個展,那是非常難得的。而蔡清河卻在陳淑嬌個展的第二年跟她結婚,
一直到遷居臺中以後,才在畫壇上漸露頭角,其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陳淑嬌的鋒芒是蓋過蔡清河的
,而他也甘之如飴,每天陪著太太看畫展,辦活動和畫畫。
 


【79年7月藝術家雜誌/文:詹前裕教授(時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


蔡清河&陳淑嬌夫婦膠彩畫展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的繁榮,膠彩畫學會的成立,以及東海大學美術系首先開設膠彩課程的影響,使得學習此道的風氣逐漸盛行,而蔡清河、陳淑嬌伉儷,可以說是目前膠彩界新生代的佼佼者。
       早在二十餘年前,台南市曾培堯先生的畫室中,就出現了這對熱愛藝術的青年學生,長期切磋畫藝,相互鼓勵,而在最近幾屆的省展與台陽畫展中,兩位頻頻獲獎,以後起之秀的姿態,向職業畫家的路途邁進。
       陳淑嬌畢業於台南家專美工科,遷居台中市以後,受教於膠彩大師林之助教授以及謝峰生先生,從民國七十五年以來連續四年獲得台陽美展首獎及第三屆南瀛獎,也曾經在全省美展中榮獲教育廳獎,可見她的畫風與技巧,一再受到藝壇的肯定與讚美。陳淑嬌擅長畫人物與花鳥,尤其她的美女畫,清雅脫俗,表現出中國現代女性的理想典型。在流暢準確的線描之後,再用穠麗典雅的色彩敷染,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她也常用裝飾趣味濃厚的中國古畫或圖案,作人物的背景,使主題的人物,似乎超脫了西洋式的現實空間感,孕育出象徵性或幻想性的唯美意境。
      她的傑出造詣,受到高格畫廊的器重,除了簽約為經濟畫家之外,還把一棟寬敞的樓房供給淑嬌居住,以換取她的作品,此事被藝壇傳為佳話,畫家有較佳的創作環境,專心作畫,未嚐不是全民之福。
       蔡清河先生也不讓夫人專美於前,近年來的省展中頻頻獲獎。以往的膠彩創作以人物畫為主,多採用臺灣古老的傳統建築作背景,人物則以充滿鄉土氣息的老年人為主,在灰色系的色彩中,洋溢著鄉愁的溫馨感。最近的創作主題是山岳,改用肌理粗獷的麻紙作畫,山石的造型則經過簡化的處理,顯得特別渾厚有力,配合前景的水平構成,或夜月的氣氛烘托,生動表現出臺灣山川之美,色彩的運用也更加華麗而富有變化。
       個性開朗風趣,又熱心公益的清河先生,最近畫風,已經逐漸強化了男性的剛健與厚實之感,相形之下,淑嬌筆下的人物,不論是婉媚的少女,或是慈祥的母親,甚至於純真的兒童,都表現出女性柔美的本質,幸福與喜悅的神情,經常流露在畫中人物臉龐上。最令我感動的是淑嬌努力上進的毅力,林之助教授在東海大學美術系任教的三年期間,她已是三個小孩的母親,仍然風雨無阻的前來旁聽,從未間斷,這就是成功的最佳保証。今年七月十日,省立美術館將舉辦『蔡清河、陳淑嬌夫婦膠彩畫展』呈現近年來的力作,觀眾在享受此美的盛宴之後,應該重新思考膠彩畫創作之可能性,以及它在中國現代繪畫中,所扮演的角色問題。




相關連結:
【200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膠彩畫的捍衛者⊙林之助特展】
【200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2008年⊙國立台灣美術館⊙王五謝八十膠彩畫創作回顧展】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