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Yahoo!奇摩部落格終止服務【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秉持著為膠彩畫及藝術界提供探討空間敬請各位同好繼續支持

目前分類:膠彩研究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膠彩比賽要領》】
一、依比賽收件的最大尺寸規格參賽較易得獎,如限最大80F即畫80F,F
        號尺寸畫面較寬幅視覺效果良好,評審的現場氣勢也較好。
二、作品拍照要專業、對焦需清楚、列印照片色彩力求重現,依目前比賽收件
        初審大都以照片為準,倘若拍不好或隨便列印,即在初審就被淘汰。
三、作品構圖主體位置明確適當依「黃金分割比例」,主體位置於八分之三點
        位置。(1:1.618)
四、作品主體要明顯:
        作品焦點在畫面視覺橢圓內,四週儘量淡化以突顯主體。勿僅用一張照片
        就要完成構圖,最好以多種元素組合,造成多層次空間,效果較好。
五、色相對比、明度對比、彩度對比要分明:
    ◇色相對比:對比色例如黃與紫的比例,主要色調是黃色時,紫色須降低彩
        度並酌量使用。
    ◇明度對比:明亮處佔5分之3,暗處佔5分之2的比例,畫面不要太暗。
    ◇彩度對比:低彩度與高彩度的比例要適當,低彩度色彩較高雅,但適時加
        入點高彩度提昇主題,將使主體更明確。
六、暖色調比寒色調更有變化性:
    ◇暖色調:紅、紅橙、橙、黃橙、黃、紫、紅紫其他調和出的中間調,如褐
        、粉紅、灰粉紅、灰粉紫、粉紫‥‥等
    ◇寒色調:黃、黃綠、綠、青綠、紫、青紫其他調和出的中間調有限。
七、肌理製作:
        完美的肌理製作可節省不少堆砌顏料層的辛苦,並可有效的立即顯現出意
        想不到的美感。並可省下不少礦物顏料的浪費,而有礦物顏料的效果。
八、箔的運用:適當運用箔在畫面上,常會有很不可思議的效果,肌理與箔處
        理得好,再加上素描底子訓練札實和記住以上要領,拿大獎將不是問題。
九、不可抄襲:
        各種畫冊現在取得容易,好作品可以好好運用或參考,但絕不能抄襲,以
        前有人就因此被追回獎金並取消資格,不得不慎。
    ※相似度20%就算抄襲:現在資訊發達,一些熱門的展覽專輯,如日本「日
       展」「院展」..,幾乎是人手一冊,都快變成教科書了;若所抄襲或組合
      的作品,沒有被檢舉那只是人家心存善念或看在你老師的面未舉發而已。 
***************************************************************************
【93年~99年《陳淑嬌指導》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參加各項比賽獲獎記錄】
***************************************************************************
★大墩美展★ 《國際性》
◆第10屆
◇第三名:白慧怡
◇優選獎:黃碧雪
◇入選獎:蔡幸娟
◆第11屆
◇第二名:黃碧雪
◇第三名:江錦雲
◇入選獎:楊玉梅、陳艷秋
◆第12屆
◇第三名:江錦雲
◇入選獎:楊玉梅
◆第13屆
◇第二名:楊玉梅
◇第三名:林宣余
◇優選獎:吳榮宗、趙純妙
◇入選獎:黃碧雪、陳艷秋
◆第14屆
◇第一名:林宣余(大墩獎)
◇入選獎:白慧怡
◆第15屆
◇第二名:張秀燕
◆第16屆
◇第一名:張秀燕
***************************************************************************
★臺陽美術展★ 《全國性◇下列幾屆膠彩部未獲金牌》
◆第68屆
◇銀牌獎:林宣余
◇優選獎:白慧怡
◆第69屆
◇銅牌獎:黃碧雪
◇優選獎:林宣余
◇入選獎:楊玉梅、白慧怡、林瑞東
◆第70屆
◇銅牌獎:楊玉梅
◇入選獎:江錦雲、白慧怡、林宣余、黃碧雪
◆第71屆
◇入選獎:楊玉梅、江錦雲、林瑞東、黃碧雪
◆第72屆
◇銅牌獎:楊玉梅
◇優選獎:張秀燕
◇入選獎:江錦雲、趙純妙、林宣余、黃碧雪、 許淑杏
◆第73屆
◇銅牌獎:楊玉梅
◇優選獎:張秀燕
◇入選獎:陳艷秋、趙純妙、黃碧雪、許美香
◆第74屆(已卸下膠彩班教職)
◇優選獎:趙純妙
◇入選獎:楊玉梅、張秀燕
***************************************************************************
★中部美術展★ 《全國性》
◆第52屆
◇第一名:蔡幸娟
◇第二名:黃碧雪
◇第三名:白慧怡
◇優選獎:林宣余、方慧慧
◇入選獎:楊玉梅、余國燦、連秀雲
◆第53屆
◇第一名:楊玉梅
◇第二名:黃碧雪
◇第三名:江錦雲
◇優選獎:白慧怡、林瑞東
◇入選獎:趙純妙
◆第54屆
◇第一名:白慧怡
◇優選獎:陳艷秋
◇入選獎:趙純妙、楊春旅
◆第55屆
◇第一名:趙純妙
◇優選獎:唐千涵
◇入選獎:林瑞東、藍惠珍
◆第56屆
◇第一名:陳艷秋
◇第三名:鄭淑敏
◇入選獎:梁綉娟、郭艷鷺、林瑞東、袁水涓(長青)
◆第57屆
◇第一名:何淑蕙
◇第二名:許美香
◇第三名:郭艷鷺
◇優選獎:陳明子
◇入選獎:梁秀娟、林美枝、王德蕙
◆第58屆
◇第一名:鄭素珍
◇第二名:廖彬杏
◇第三名:欉姿予
◇優選獎:楊春旅
◇入選獎:郭艷鷺、許美香、陳儀萍
>除楊春旅為前期學員外其餘全為99秋季班學員
◆第59屆《100年12月初收件》盼能延續光榮紀錄
***************************************************************************
★綠水賞★ 《全國性◇綠水畫會會員不能參加》
◆第一屆
◇第一名:江錦雲
◇入選獎:楊玉梅、陳艷秋
◆第二屆
◇第二名:江錦雲
◇入選獎:楊玉梅、趙純妙
◆第三屆
◇第二名:江錦雲
◆第四屆
◇入 選:趙純妙
◆第五屆
◇第二名:陳豔秋◇陳進賞
◇第五名:何淑蕙◇劉耕谷賞
◇優選賞:張秀燕
◇入選賞:王德蕙、趙純妙
◆第六屆
◇陳進賞:許美香
***************************************************************************
★台中縣美展★ 《地方性◇限居住或任職於台中縣者才能參加》
◆94年
◇第一名:唐千涵
◇第三名:邱景祥
◇優選獎:邱夏嬌
◇入選獎:楊玉梅
◆95年
◇第一名:邱景祥
◇第三名:楊玉梅
◇優選獎:唐千涵
◇入選獎:林瑞東
◆96年
◇第三名:林瑞東
◇優選獎:邱景祥、楊玉梅
◇入選獎:唐千涵
◆97年
◇入選獎:唐千涵、張新智、梁秀娟
◆98年
◇第一名:何淑蕙
◇第二名:唐千涵
◇第三名:林寶馨
◇優選獎:梁秀娟
◇入選獎:林瑞東
◆99年
◇第二名:梁綉娟
◇優選獎:何淑蕙
◇入選獎:林寶馨、陳儀萍、郭艷鷺、欉姿予、林瑞東、朱敏如
▲台中縣市合併後不再續辦,盼能勇敢參加各全國性美展,並祝有好成績。
***************************************************************************
★萬和美展★ 《地方性◇限居住或任職於台中市南屯區者才能參加》
◆第二屆(國畫膠彩類)
◇第一名:江錦雲
◇第二名:何淑蕙
◇優選獎:陳艷秋
***************************************************************************
★桃源美展★ 《全國性》
◆第28屆(首次開放全國性故鼓勵學員參加)
◇第一名:趙純妙
◇佳作獎:何淑蕙
◇入選獎:楊玉梅
◆第29屆(已卸下膠彩班教職)
◇入選獎:林美枝
***************************************************************************
★全國美術展★ 《全國性》
◆100年(已卸下膠彩班教職)
◇入選獎:楊玉梅、張秀燕、趙純妙
◆101年《101年2月1日~2月8日初審收件》
***************************************************************************
★帝寶美展★ 《全國性》
◆2005年
◇第三名:江錦雲
◇入選獎:陳艷秋、劉秀茵
◆2012年已卸下膠彩班教職)
◇入  圍:鄭素珍(尚未複審)
***************************************************************************
▲另各地方美展尚未全部登錄。


※※※※※※※※※※※※※※※※※※※※※※※※※※※※※※※※
 ★99秋季班結束後辭退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的任教工作~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爾後請自己好好加油再創佳績吧!
※※※※※※※※※※※※※※※※※※※※※※※※※※※※※※※※




後記:
※人的一生不在於你超越多少人,而是你協助多少人不斷超越自己!
◇多年來我們在台中市文化局和社會局膠彩畫班及成立部落格,其所作就是
    對「膠彩傳承」盡點棉薄之力,才不致於枉費多年來前輩和師長的諄諄教
    誨。雖然已不再任教「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的膠彩畫班,仍然繼續在
    本部落上發佈創作心得分享大家,更祝福你以後在各項美展比賽中能大放
    光芒。
◇除非你的生涯規劃學畫只是為了「怡情養性」的豁然態度,否則凡加入畫
    會及官辦各項展覽的邀請資格,都離不了「畫經歷」審核。就如台中縣市
    合併後首次舉辦的「台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資格審核更是從嚴,膠彩畫
    類便只有二十名出品,但就有五位:黃立芳、楊玉梅、江錦雲、趙純妙、
    張秀燕等,全是我們調教並協助取得參展資格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及新人輩出之際,若老是落選或沒有好成績者,就該「
    痛定思痛」,別再「怨天尤人」了。好好檢討自己的能耐及學習態度,作
    明智抉擇或重新思考創作方向,勇敢接受挑戰才是正途。
※特PO上之前「上課資訊」的比賽要領,盼能再創「輝煌」佳績。蔡清河上




相關連結:
【《敬祝教師節快樂!傳承與授業》】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8-1【林之助教授介紹】

▼18-2【謝峰生老師介紹】 ▼18-3【蔡草如老師介紹】 18-4【陳淑嬌膠彩畫集】>解析度可調至1080 18-5【陳淑嬌膠彩畫◇教學花絮】 18-6【陳淑嬌膠彩畫◇裱紙示範】 18-7【陳淑嬌膠彩畫◇煮膠過程示範】 18-8【陳淑嬌膠彩畫◇構圖要領教學】 ▼18-9【陳淑嬌膠彩畫◇紙本繪製教學】 18-10【陳淑嬌膠彩畫◇絹本繪製教學】 ▼18-11【陳淑嬌膠彩畫◇貼箔技巧教學】箔4-1 18-12【陳淑嬌膠彩畫◇箔之技巧教學】箔4-2 18-13【陳淑嬌膠彩畫◇燒箔技巧教學】箔4-318-14【陳淑嬌膠彩畫◇貼箔技巧範例】箔4-4 ▼18-15【陳淑嬌膠彩畫◇圓箔型板製作教學】18-16【陳淑嬌膠彩畫◇胡粉百叩打底&岩胡粉打底教學】 18-17【第五十七屆中部美術展花絮】 18-18【第五十八屆中部美展】 相關連結:
【立足台灣※放眼天下】
▲陳淑嬌膠彩畫YouTube教學影片▲各國競相引用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風姿綽約※膠彩畫中的女性美聯展》】
◆展覽地點:華瀛藝術中心◇中市西屯區福科路471號三樓
◆展覽日期:2010年9月5日(日)至2010年9月28日(二)
◆展出時間:每日下午一時至晚上七時(週一休息)
◆展出畫家:陳淑嬌、施金輝
◆展覽介紹:

華瀛藝術中心將會在九月份的展覽中,展出一系列表現東方女性特有美感的膠
彩繪畫,其中可以見到陳淑嬌,施金輝等藝術家的精彩創作。
◇陳淑嬌:
陳淑嬌1951年出生於台南市,師事林之助、謝峰生等前輩藝術家。她作品中的
少女,身著旗袍、玩弄著花鳥、身旁奇花綻放、容貌姿態端莊賢淑,作品中散
發者一種東方特有的婉約優雅氣質。近年來以山地少女為對象,加入原住民服
飾的元素,其細膩的紋路和大膽的色彩,使得畫面更佳的豐富。
◇施金輝:
施金輝1958年出生於台南縣後壁鄉,他靠著自己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摸索出
膠彩的技法和獨特的創作風格。在「觀音」系列作品,畫面設色淡雅,人物的
容貌莊嚴自在,散發著寧靜平和的氣氛。另一套系列作品「十二金釵」,則是
以水墨白描來繪畫出中國歷代的美人。線條流暢自然,彷彿再現了唐代顧愷之
「洛神賦」中,線條自然律動的美感。從妲己、武則天到楊貴妃、陳圓圓,每
個美女的神情、姿態、服飾、畫面中的動靜氛圍都不同,藉此來表現出每個人
物特有的性情和歷史背景,頗爲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嚐。
   
◎展覽從9月5日展至9月28日,歡迎蒞臨參觀指教!   
圖文/華瀛藝術中心


相關連結:
《畫廊藝術博覽會》
【101/06/28《2012台中畫廊藝術博覽會》台中長榮桂冠酒店】
【101/01/06《Art Tainan 府城藝術博覽會》台南大億麗緻酒店】
【100/02/25《2011台中畫廊藝術博覽會》台中長榮桂冠酒店】  
《華瀛藝術中心》
【990805華瀛藝術中心《年輕藝術家聯展》】
【990505華瀛藝術中心《唯美詩境※膠彩畫聯展》】
【990223華瀛藝術中心《畫虎-林玉山、林順雄、三尾吳石聯展 》】
【981006華瀛藝術中心《東方美人.膠彩油畫聯展》】
【961118華瀛藝術中心《秋聲》華瀛典藏展 】
【960512華瀛藝術中心《春華滿瀛》聯展】
【951101華瀛藝術中心《 溫馨的饗宴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畫展】 
【950219華瀛藝術中心《當代名家精品展》】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非池中藝術網》報導】▼



【《唯美詩境※膠彩畫聯展》】
◆展覽地點:華瀛藝術中心◇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471號三樓
◆展覽日期:2010年5月5日(三)至2010年5月28日(五)
◆茶會時間:2010年5月9日(日) 下午三點
◆展出時間:每日下午一時至晚上七時(週一休息)
◆展出畫家:簡錦清、蔡清河、陳淑嬌、林必強
                        陳騰堂、呂金龍、江錦雲、趙純妙
◆展出作品:共31件
◆展覽介紹:
華瀛藝術中心在五月份,很榮幸邀請到簡錦清、蔡清河、陳淑嬌、林必強
    、陳騰堂、呂金龍、江錦雲趙純妙,共8位藝術家在中心進行爲期一個
    月的展出。展覽以膠彩畫為主軸,展出的作品涵蓋人物,風景,和花鳥。
    這幾位藝術家長期投入膠彩畫的研究和推廣,除了豐富的展覽資歷和得獎
    記錄,在每位的作品中更表現出深厚的人文涵養和獨具風格的美感經驗,
    觀者不難感受到膠彩畫特有的高雅,柔美,和沉靜。除了“唯美詩境”,似
    乎找不到更好的詞彙來形容。感謝衆位藝術家的支持,讓這次展覽能夠順
    利成形!
◇林之助教授在1977年提出將東洋畫正名為膠彩畫,更在1981年與陳進、林
    玉山、郭雪湖、蔡草如、許深州等前輩領導策畫下及其學生謝峰生、曾得
    標擔任召集人成立「台灣省膠彩畫協會」,每年舉辦一次會員聯展,並巡
    迴展全省各地。會員更是遍佈全省各地,對推廣膠彩的成效卓越,使得學
    習此道的風氣逐漸盛行。各大學美術系也陸續開辦膠彩畫課程,東海大學
    美術系更於1998年設立膠彩畫研究所。膠彩畫顏料持久性強,永不褪色,
    且色彩種類繁多,最能發揮東方繪 畫之美。這幾年膠彩畫的快速發展儼然
    已成為極代表性的畫種,現今的膠彩發展已相當不錯,在各項展覽中有很
    多是大作、力作及精品。 可見膠彩的發展是往上,並朝向多樣化的發展,
    大膽的向各領域跨越。林之助教授的學生,或者是他學生的學生都成為了
    畫壇最主要的成員,更是推廣膠彩畫的得力推手。
◇簡錦清,蔡清河,陳淑嬌皆師事謝峰生老師,也都曾受過林之助教授的啓
    蒙指導。簡錦清創作的題材非常廣泛,從日常生活所見,到山川美景,到
    人類文明遺址都是他筆下所描繪的對象。從創作中表現他個人對自然對人
    類歷史的情感,作品如其人散發著寧靜平和的氣質。蔡清河則以農村的景
    物作爲主要的創作題材。出生在台南安平,對於農村的生活有一份真摯的
    情感和鄉愁。社會快速的變遷,那樣樸實單純的美已經逐漸被遺失淡忘。
    陳淑嬌筆下的美女,有著東方女性的溫柔婉約。近年來以山地少女為對象
    ,加入原住民服飾的元素,其細膩的紋路和大膽的色彩,使得畫面更加的
    豐富。
◇林必強,陳騰堂和呂金龍都是簡錦清的學生。江錦雲和趙純妙則師事陳淑
    嬌。每位皆從事膠彩創作多年,在全省美展、台陽美展、南瀛美展、中部
    美展、大墩美展等競賽場域,都有傲人的傑出成績。更難得的是雖然師承
    淵源相近,卻又都能發展出自我獨特的風貌。如林必強的“芬芳”以藍色調
    爲主,略帶憂鬱的畫面,呈現個人靈性的昇華。陳騰堂的“山芙蓉”,白花
    綠葉表現得淡雅清新。呂金龍的“秋韻”描繪森林中的一處瀑布,以淡藍色
    和重褐色的對比,表現出如夢境般的秋色。江錦雲的“百合”,挺立的百合
    安置在斑駁的背景上,畫面帶著古典的美感。趙純妙的“雪景”,則用寫實
    的手法呈現北國冬天的景色,有如童話故事中的場景。
※展覽的時間是從5月5日到5月28日,歡迎蒞臨參觀指教!

◆後記:
◇此次展覽由我義務策展,因「華瀛藝術中心」擬辦膠彩畫聯展的時間有點
    忽促,於是就聯絡台中地區畫家參展的意願。在大家有初步的共識,確定
    參展名單後再由畫廊出面邀約討論展覽細節。爾後當陸續推薦畫家展出~
◇「華瀛藝術中心」老闆是位大收藏家,幾年前開設藝術中心時,我便將以
    前擔任全國最大畫廊總經理時的寶貴及專業經驗全提供給他。之後每次過
    年過節都親臨寒舍來送禮拜訪並邀展,畫廊全家人對我們如自家人一般。
    我們也是以畫廊為生存指標,畫家與畫廊本是以互信共存,並在互惠下共
    同去承擔和克服一切。
◇自從接觸膠彩畫後,體認到其為極優美的繪畫,是一種修心養性且能無止
    盡探索鑽研,其樂趣就在痛苦磨練成長中。於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的傳
    承與授業,更花了不成比例的心血指導,並不奢求什麼回饋。只感恩前輩
    們尤其是前年辭世的林之助教授和謝峰生老師,過去對我們的愛護。想短
    時間內將所學傳承給有心人及有緣人,僅管效應及成績不錯。但每每造成
    比賽的排擠更踩到人家的利益,因而招來一些人借題發揮,甚至惡意詆毀
    。然則教學對我們只是短暫的,專業繪畫之路才是我們該走的旅程。
※祝藝安!    蔡清河上


相關連結:
《畫廊藝術博覽會》
【101/06/28《2012台中畫廊藝術博覽會》台中長榮桂冠酒店】
【101/01/06《Art Tainan 府城藝術博覽會》台南大億麗緻酒店】
【100/02/25《2011台中畫廊藝術博覽會》台中長榮桂冠酒店】
《華瀛藝術中心》
【990905華瀛藝術中心《風姿綽約※膠彩畫中的女性美聯展》】
【990805華瀛藝術中心《年輕藝術家聯展》】
【990223華瀛藝術中心《畫虎-林玉山、林順雄、三尾吳石聯展 》】
【981006華瀛藝術中心《東方美人.膠彩油畫聯展》】
【961118華瀛藝術中心《秋聲》華瀛典藏展 】
【960512華瀛藝術中心《春華滿瀛》聯展】
【951101華瀛藝術中心《 溫馨的饗宴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畫展 
【950219華瀛藝術中心《當代名家精品展》】



◆母親節&結婚記念日:
◇我們夫婦與簡錦清師兄皆師事謝峰生老師,日前我送台中市文化局所舉辦
    的「當代美展」參展作品時,特別上謝老師家向師母請安,帶去謝老師生
    前愛吃的「俊美鳳梨酥」及「華瀛藝術中心」展覽請柬,並請師母在謝老
    師「生日祭日」代為燒香報告展覽訊息;以告謝老師:簡師兄和我們夫婦
    對推廣及傳承膠彩之不懈。謝老師的「生日」剛好是家父的「祭日」,故
    27年來我們就不曾忘記這個特別的日子。
◇師母答應開幕時她會到,於是展覽開幕當天就請學生趙純妙小姐專車去接
    她;並在畫廊開幕後張董安排的晚宴中,將二兒子自己花錢準備的花束,
    由簡師兄夫人獻花,大家祝師母「母親節快樂!」,我們夫婦也渡過一個
    愉快又難忘的結婚記念日。蔡清河上99.5.9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展三少年: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大展】
◎主辦單位:台灣創價學會⊙至善藝文中心
◎展出地點: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展出日期:99年1月6日~3月20日
◎展出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17:00

【台展三少年承先啟後※見證台灣美術百年】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2010/01/25 04:11 

過去兩天有兩檔美術聯展分別在不同地方開幕,其一是國父紀念館的台師大美
術系博士班聯展,其次則是台灣創價學會於至善藝文中心舉辦的「台展三少年
─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展。二者看似無關,實際卻串聯了台灣美術承先啟
後的視野。

誠如林玉山的後人林柏亭所說,對於「台展三少年」的展覽,「假使家父還在
的話,他會很高興,但是他會說,這是三仙老公仔飄。」而這「三老」,陳進
與林玉山均已仙逝,高齡102歲的郭雪湖旅居美國,身體雖堪稱健朗,但因
前兩年不慎摔倒,現在較不適合長程旅行,因此,昨天的展覽開幕,都是「三
老」的兒子們代表出席。

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都出生於1907、1908年,除年齡相近,最為人稱道的
就是他們三位對台灣美術創作風氣的推廣,而「台展三少年」則緣於1927年第
一屆「台展」,三人於激烈競爭中出線,因此於畫史留名。當時的「三少年」
,各自以其善用的媒材與技法,描繪出個人深刻的觀察與台灣的人文風情,為
日治時期留下珍貴的台灣美術佳作。

隨著政治更迭、時代推進,三少年變成「前輩」,不僅創作不懈,更積極提攜
青年後進,厚實台灣美術教育基礎,其中,林玉山從師大美術系退休,其子林
柏亭自故宮退休後,也將在師大授課;陳進的兒子蕭成家默默地為其母成立了
紀念館;郭雪湖的兒女也都在藝術教育上盡心力,如同其子郭松年說的「台展
三少年已經成為一個符號」,而這符號所見證的,正是台灣美術百年發展的足
跡。
◎「台展三少年──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展,將展出至3月20日。



相關連結:
【台展三少年】
【創紀元《台展三少年》雕塑發表會】
【陳進《百歲紀念展》赴日本巡迴特展】
【郭雪湖大師百歲回顧展&藝術世家五人展】
【賀《郭雪湖大師》榮獲《行政院第27屆文化獎》】
國美館◇文化傳承※時代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


▼【清河淑嬌Picasa網路相簿《台展三少年》54張播放2.7分鐘】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台中市社會處第34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展覽日期:2009年12月19日(六)~12月24日(四) 
◆展覽地點: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藝廊(四)
                        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時~下午9時(星期一休館
◆展覽介紹:
本展覽為台中市政府社會處長青學苑第34期「結業典禮作品成果展」;今年
    度將於12月19日至12月24日舉行,屆時約有300位平均年紀60歲以上長輩們
    ,將在展覽中提出最得意的作品,展出內容:書法(篆、隸、楷、行、草)
    、國畫(花 鳥、山水等)、攝影、美術及膠彩等五類具學習代表性的成果作
    品,呈現作品豐細緻美感,學員們將生活美學、創意與作品融合,展現巧妙
    安排及活到老學到老,孜孜不倦的精神。
本「膠彩畫研習社」於長青學苑成立已第六年,膠彩畫為中部最具代表性的
    繪畫,目前國內僅數所大學有開課,一般人求知無門。本著創作膠彩畫二十
    多年累積的經驗,除了在台中市文化局開課外,特於「長青學苑」奉獻所知
    所學。本班同學不畏其繁瑣的技法,個個興緻高昂,發揮各自專長,研究創
    新、不受傳統束縛,表現甚佳。因為學員幾乎都是退休人員,完全沒接觸過
    膠彩畫,且年齡層偏高,以往作品從未超過20號。畢竟畫「大作品」尤其是
    膠彩畫,必須要有三力:「能力」「體力」「毅力」,缺一不可,其所花費
    的精神、時間、金錢更是難以估算。近年總算有多件大號的作品參加各美展
    比賽。不管成績的好壞,總是另一個層次的開始,也希望因此留下美麗的回
    憶。更衷心盼望各位先進不吝賜教,以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淑嬌上



相關連結:
【96年台中市社會處第32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97年台中市社會處第33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林靜芸醫師專欄《漂亮的臥蠶》眼神像微笑◇動刀去除眼袋⊙最好保留臥蠶
    自由時報98年11月8日B7健康醫療版
    圖文/林靜芸醫師/台北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醫師
◇臥蠶是下眼撿下緣0.3至0.5公分的帶狀隆起,遠看像橫臥的蠶,所以叫臥蠶
    ,有臥蠶的人眼神像在微笑,譬如人氣偶像徐若暄、王建民就有漂亮的臥蠶
    ,相書上說,臥蠶是子孫的田宅宮,女人有臥蠶,則容易桃花!
◇古人說的桃花就是現代人「受歡迎」、「會流行」的意思,許多模特兒都有
    臥蠶,拍化妝品廣告,絕對有加分效果!
◆有臥蠶去兇改運增桃花
◇眼袋是臥蠶下面眼眶骨附近的袋狀膨出。形成眼袋的原因是下眼皮的皮膚,
    肌肉鬆弛,脂肪膨出,有眼袋的人顯得疲累,衰老。
◇現代人電腦電視看太多,下眼皮提早老化,根據統計大於35歲的人最想做的
    整形就是眼袋手術!42歲的陳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在資訊公司上班,鼻子過敏加上用眼過度,年輕時,有黑眼圈,這幾年眼
    袋愈來愈明顯,變大、變凸,還泛紅,旁邊長青筋,他最受不了的是自己明
    明睡得很飽,精神抖擻去上班,客戶卻老問他:「昨天熬夜嗎?」、「腎臟
    不好嗎?」、「工作太重嗎?」陳先生因此下定決心去除眼袋。
◇他在接受手術以前,上網做了功課。發現去除眼袋之後,有些人的整形效果
    很好、很自然,有人卻露白眼,眼神變兇,因此他的結論是,他要去除眼袋
    ,但是要保留臥蠶!
◇下眼皮的眼輪匝肌分成3部分,分別是「眼瞼」、「眼皮」、「眼眶」,其
    中眼臉肌肉「管」眨眼,眼皮肌肉「管」閉眼,眼眶肌肉「管」謎眼,眼瞼
    肌肉距離眼睛最近,功能最好。
◇現今的眼袋手術號稱「不接觸肌肉」,即是倡導從結膜內的傷口進入,取出
    多餘的脂肪,剝離淚溝,填入脂肪,若有需要才做眼皮切口,去除贅皮,此
    種術式,完全未碰觸眼輪匝肌,不只臥蠶可以保留,術後也可避免露白眼、
    外翻等後遺症。
*****************************************************************************************
◆PO上幾張陳進老師和我的人物畫作品及「臉部局部特寫」,讓大家了解「
    臥蠶」於膠彩「人物畫」的重要性,其讓「眼神微笑」著,表情更生動。在
    「開臉」(開始下筆畫五官)時,就必須要注意到。

◇陳進老師的人物畫「臥蠶」用「線條」強調,我則用「明暗」表達效果。
◇每位成名的「人物」畫家,都要有自己獨特的「臉部描寫」特徵,如陳進阿
    嬤便畫出她心目中理想的女性面貌,而成就她藝壇的歷史地位。74年我在台
    北「膠彩三人展」時,她夫婦就與林玉山教授和許深州老師一起來畫廊指導
    我的作品。陳進阿嬤一進門,就特別指名要找我,並囑咐將來專攻人物畫,
    更面授機宜要點,從此我就一頭栽進人物畫的領域。陳淑嬌上

▼陳進老師※陳淑嬌◆膠彩人物畫作品◇臉部局部特寫▼


相關連結:
【台展三少年】 
【 部落格相簿《15陳進膠彩畫作品》】
【陳進《百歲紀念展》赴日本巡迴特展】
【 創紀元《台展三少年》王英信雕塑發表會】
 


▼【清河淑嬌Picasa網路相簿《漂亮的臥蠶眼神像微笑》23張播放1分鐘】



▼連結>【清河淑嬌Picasa網路相簿《陳淑嬌膠彩畫集》45張播放2分鐘】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台中市社會處第33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展覽日期:2008年12月13日(六)~18日(四) 
展覽地點: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藝廊(四)
                    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時~下午9時(星期一休館)
展覽介紹:
◇本次為台中市社會處長青學苑第33期學員的「結業學習成果」在文化中心展
    出,書法涵蓋篆、隸、楷、行、草,繪畫遍及油畫、膠彩及水墨畫的山水、
    花鳥、蟲魚,攝影更是名山秀水、人間百態皆入鏡。從作品中可以看出老師
    的用心,銀髮族學員活到老學到老,孜孜不倦的精神,令人敬佩。
◇本「膠彩畫研習社」於長青學苑成立已第五年,膠彩畫為中部最具代表性的
    繪畫,目前國內僅數所大學有開課,一般人求知無門。本著創作膠彩畫二十
    多年累積的經驗,除了在台中市文化局開課外,特於「長青學苑」奉獻所知
    所學。本班同學不畏其繁瑣的技法,個個興緻高昂,發揮各自專長,研究創
    新、不受傳統束縛,表現甚佳。
◇因為學員幾乎都是退休人員,完全沒接觸過膠彩畫,且年齡層偏高,以往作
    品從未超過20號。畢竟畫「大作品」尤其是膠彩畫,必須要有三力:「能力
    」「體力」「毅力」,缺一不可,其所花費的精神、時間、金錢更是難以估
    算。這次在外子的激勵下,總算有多件50號的作品參加「第56屆中部美術展
    」比賽。不管成績的好壞,總是另一個層次的開始,也希望因此留下美麗的
    回憶。更衷心盼望各位先進不吝賜教,以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淑嬌上


相關連結:
【台中市社會處96年第32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台中市文化局97年春季藝文研習◇膠彩畫班老師及學員獲獎介紹】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漫談台灣膠彩畫》】


◆緣起:
        日治時代,日本在台灣實行新式教育成就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高峰,一般皆認為以1920
年黃土水入選第二屆「帝國美術展覽會」為肇始,而後 1926年陳澄波入選第七屆帝展,為第
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油畫家,這時期在台灣日籍美術老師的教學及鼓勵之下,台灣青年紛紛
前往日本深造,來台任教的日籍美術老師,如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與鄉原古統,有感於有
志於繪畫的台籍青年,應該需要一個具權威、又富公信力的競技場所,提供大家琢磨、表現
的機會,於是石川、鹽月等人與新聞界、文教界和官方人物共同倡議,促請總督府出面主辦
台灣美術展,因此自西元 1927年起,台灣本地亦開始舉辦美術展覽會,稱為「台展」,承辦
項目有東洋畫與西洋畫兩科。


◆台展三少年:
        第一屆台展由「石川欽一郎」等四名日籍畫家為審查委員,評選結果揭曉後,東洋畫部
原先看好的傳統水墨全部落選,只有陳進和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位年僅二十的台籍青年入選,
首屆台展的結果引起當時台灣文化界相當大的震撼,便是所謂的「三少年事件」,而這便是
陳進、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人合稱「台展三少年」的由來;從此清朝傳統水墨畫在台展中消聲
匿跡,起而代之的是日本畫(東洋畫)大行其道,台展因而決定了台灣美術進行的方向。
        另陳慧坤也畫出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一些大張的膠彩作品都很精彩,十分厚重。因為三
少年生逢其時,而他並未被當時所認可,不過他一步步累積出來到現在的成就已甚為可觀。
(陳慧坤教授現104歲)


◆日治時期的台灣東洋畫對後期美術發展的影響:
        日治時代的台灣東洋畫,雖然是隨著日本文化潮流而引進台灣,雖說其源頭與我國繪畫
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然則與現代似乎有著遙遠的時空距離。光探討歷史淵源就可以寫上幾
千字現僅略述如下:「膠彩畫源於我國漢朝以期「丹青設色」的繪畫,如彩陶上的顏料,及
長沙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畫上所使用的顏料,經分析研究結果,多屬土質、礦物質、植物
色等取自大自然的顏料,再調入獸脂(即牛、馬、鹿等的膠脂),繪在陶罐與帛布上的,因
此在顏料與媒劑上,彩陶的繪製,已經具備了膠彩畫的雛形。「丹青」最早是指拿來製成顏
料的礦石,即丹砂與青(石青)。後來「丹青」意義擴大,泛稱繪畫顏料或色彩,如「丹青
之妙」即指色彩之美。至唐朝的金碧山水,工筆賦彩的風格,以及北宋院體畫傾向寫實主義
,技巧偏重細描工筆,色彩華麗秀美或帶裝飾性的特點,形成了我國繪畫傳統上的一大主流
。北宋末年.....從水墨畫盛行以後,以「丹青」來稱呼繪畫的情形已漸減少,對於中國傳統顏
料的選擇、研漂、用膠、敷彩等方法,因為不受重視而逐漸失傳;明朝楊慎在他所著的「丹
鉛總錄」中還記錄了七十二色名稱,但是目前市售的傳統國畫顏料,僅剩十餘色,可見我國
祖先研製顏料的方法已經為子孫遺忘,真叫人扼腕.........。」
        反觀日本,保存了我國唐宋時期的研漂顏料古法。近代,天然礦石逐漸不敷畫家使用,
他們又用陶藝的釉藥加熱到不同的溫度,冷卻後研磨成人造「合成礦物顏料」。這種顏料,
色彩種類極多,品質耐久不變色,價格也比自然礦物色低廉,慢慢成為日本膠彩畫的主要顏
料。
         自唐宋引進的東洋畫在日本歷經千餘年之發展再經明治維新融合西畫理法,到了日治時
期,已然擁有當時傳統水墨畫所比較忽視的造形嚴謹、色彩變化以及題材生活化等優點,因
此當它與西洋畫同時引進台灣時,經過台、府展之催化,對於台灣畫壇而言,雖然造成相當
程度的衝擊,但卻也引進一股源頭活水,因而蔚成日治末期台灣新美術劃時代的發展盛況。
這段時間對台灣美術發展來講,是一個全新的經驗,正面性意義非常大,如果沒有經歷這一
段,相信戰後1946年辦的第一屆全省美展水準一定無法如此高。         


◆日治時期及二戰後東洋畫的傳授狀況:
      1895年日本殖民政府統治台灣以前,本島所盛行的繪畫主要是閩習的水墨畫,尚無膠彩
畫的流傳,學習膠彩畫只能跟隨在台灣的日籍教師學畫,或到日本內地的美術學校研習。日
治時期的膠彩畫教育多為師徒制的學習方式,在台北地區的指導者以鄉原古統與呂鐵州為主
,嘉義地區則由林玉山所主導;鄉原古統在台北第三高女任教,指導了一批女弟子,如陳進
、林阿琴、蔡品、周紅綢、邱金蓮等,此外郭雪湖也時向鄉原請教亦成入室弟子;呂鐵州留
日返台後,設「南溟繪畫研究所」,學生有林雪州、余德煌、許深州、呂汝濤、呂孟津等;
林玉山赴日返台後,有林東令、黃水文、盧雲生、李秋禾、張李德和等人向其求教,也主持
「自勵會」,傳授膠彩畫與水墨畫。在高雄市有詹浮雲(林玉山教授弟子)在1955年開設了
「浮雲美術補習班」,也傳授膠彩畫,弟子有黃惠穆、王五謝、呂浮生等。桃園的膠彩畫家
許深州,也在家中個別指導後進,如溫長順、劉耕谷、范素鑾等都接受過許深州的指導。               
        此外木下靜涯、郭雪湖、陳敬輝等畫家也指導過少數的學生,整體而言,日治時期的膠
彩畫教育以畫墊為中心,即使是鄉原古統所指導的台北第三高女學生,也只是在課餘指導有
興趣又有天份的學生,共同研究。除此之外,畫會團體的組成,也有相互切磋的功能。      
        從1945年至1985年這四十年之間,台灣各級學校的美術教育課程中皆無膠彩畫,也幾乎
沒有留學生再到日本去學習膠彩畫(戰前有十餘人赴日本學習膠彩畫),只有少數畫家設補
習班或在家中授徒。


◆林之助教授對台灣膠彩畫的影響與貢獻:
        二戰後教膠彩畫的人很少,林之助教授是少數認真推廣膠彩畫的畫家。他對學生也很好
,學生到他家去畫圖,師母都會幫他們準備晚餐,顏料也是用老師的顏料,紙張也都是老師
提供的,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就好。後來他的學生也有幾位陸陸續續參加全省美展的國畫第二
部,有許多得獎的經歷。這些弟子一般稱為第二代的膠彩畫家,有黃登堂、陳石柱、林星華
、施華堂、廖大昇、曾得標....等,在林之助的學生裡頭對美育的推廣有他獨特的地方。另外
有私人向他學畫,不是台中師範畢業的學生,如謝峰生、侯壽峰。他的這些學生,不管是台
中師範畢業的,或者是私下跟他學畫的,基本上都很敬仰他,所以受老師的影響也比較大。       
        林之助除了栽培第二代膠彩畫家之外,也組織「長流畫會」、「台灣省膠彩畫協會」等
團體,整合國內膠彩畫家,每年舉辦作品展覽,且在1977年提出膠彩畫的正名(以前慣稱為
東洋畫或日本畫),是台灣戰後對膠彩畫教育貢獻最大的畫家。        
         從1985年之後,林之助老師就到東海大學美術系任教,當時除了第一屆的學生之外,也
有幾位是來旁聽的,包括東海美術系詹前裕教授,婦產科的醫生趙宗冠以及內人陳淑嬌。這
些旁聽生介於學院科班出身跟一般畫墊出身之間,因為他們不是美術系的學生,他只是來學
膠彩畫,不過經過這樣一套嚴謹的課程之後,他們創作的水準也還不錯。詹前裕教授更從林
教授之手接棒,於東海大學及各大院校美術系傳授及推廣膠彩畫更是不遺餘力。除這些學生
之外,也有甚至第三代的膠彩畫家,像曾得標的弟子倪玉珊、王永林、廖珮如....等;謝峰生
的學生,有簡錦清、陳淑嬌、蔡清河、鄭營麟、張瑞蓉、甘錦城、陳耀光....等。再如簡錦清
所教導的弟子陳騰堂、林必強、吳景輝、呂金龍、曹鶯....等及陳淑嬌在台中市文化中心所教
導的楊玉梅、江錦雲、白慧怡、林宣余、張秀燕、林瑞東、黃碧雪、趙純妙、張新智....等學
生都有相當成績。但基本上這都是年輕一代的畫家,事實上林之助教授的學生,或者是他學
生的學生都成為了中部膠彩畫壇最主要的成員,更是推廣膠彩畫的得力推手。           
        林之助教授在東海任教的部分,第一屆的學生裡頭就有李貞慧與陳慧如,李貞慧畢業以
後就到日本筑波大學學畫,把日本比較流行的一些觀念和技法融入她的創作裡頭,逐漸發展
出她自己的特色出來。事實上最早去日本學膠彩,是與李貞慧同班的陳慧如,她從筑波回來
之後在東海兼了幾年的課。
        後來有易映光、張貞雯、陳宜青、廖瑞芬、林彥良、王怡然、彭偉新....等赴日習藝,這
批年輕的留日畫家,他們受到日本現代膠彩的影響厚塗打底、貼箔、和很多特殊肌理的方式
,現代造型的風格 ,他們也將這種畫風在台灣推展開來,造成另類層次的感受與震撼。           
       
◆台灣膠彩畫的現況與展望:
        廿世紀台灣膠彩畫史很大的部分是與其本身企求發展的過程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的。另一
方面,以官辦美展為主要活動場域的膠彩畫,似乎從一直比不上其它繪畫媒材的活躍與高度
曝光?膠彩畫的發展不論在創作人口或形式內涵等方面或許皆不盡如人意,但是質與量的數
字統計,並不一定能證明膠彩畫在台灣重不重要。直到1983年林之助教授與各膠彩前輩陳進
、林玉山、郭雪湖、蔡草如、許深州等領導策畫下成立「台灣省膠彩畫協會」,在歷屆理事
長:林之助、謝峰生、曾得標及現任簡錦清理事長的領導,每年舉辦一次會員聯展,並巡迴
展全省各地。迄今進入第27個年頭,會員更是遍佈全省各地,對推廣膠彩的成效卓越,使得
學習此道的風氣逐漸盛行。而各大學美術系也陸續開辦膠彩畫課程,東海大學美術系更於八
十七年設立膠彩畫研究所。
         1991年北部地區由黃鷗波、謝榮璠、溫長順等前輩一起成立的「綠水畫會」,極力推廣
膠彩畫,越來越多人熱衷學習膠彩。該畫會所舉辦的第四屆「綠水賞」公募美展,正由現任
理事長賴添雲及總幹事莊文岳領銜忙碌中。 
        這幾年膠彩畫的快速發展儼然已成為極代表性的畫種,例如2006年11月16日美國洋基隊
棒球選手「王建民」,在台中市舉辦的洲際盃棒球錦標賽開球時,台中市政府送他一幅膠彩
畫肖像。胡志強市長認為要送比較能代表台中市特色的禮物,除了「太陽餅」外就是「膠彩
畫」,而要畫人物畫的人選就請「陳淑嬌」即可勝任(他們說的)。基於2005年8月5日曾
經在台中市國民黨歡送黨主席「連戰」先生送他們伉儷畫像,也就是由她來擔綱,而且賓客
皆大歡喜之故。當然,這些榮譽和成果該歸功於林之助教授、謝峰生老師....等前輩的平日的
指導和啟發。
        現今台灣膠彩畫發展或許能以它本身的藝術主體特性,跳脫種種外在環境的局限吧!更
要跳脫一些「莫須有」的紛擾羈絆以免迷失自己,也可以是當代膠彩畫發展的一個方向?
        真正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藝術家,是以作品內涵或繪畫觀念在「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而不是侷限在「題材」「媒材」「技法」的範疇裡。我們或許無須費心地去尋找不同時
期膠彩畫的價值及評定不同時期膠彩作品的表現內涵,但應該瞭解研究某時期的表現形式及
取向有哪些。因為,嚴格說起來,藝術家沒有哪一種風格類型可以稱之為「完成的」,所有
的歷史資料都是天生變換不定的。而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除了風格或表現形式外,另有內
涵的部分。惟想像內涵的概念發展至今已是屬於人類心理的歷史,這個部份顯然地不是風格
分析便能夠解釋的。
        不管是唐朝東傳日本或是自日本引進,膠彩畫經過戰後四十年的逐漸凋零、沒落之後,
在最近幾年來又逐漸的復興起來是時代所趨。對膠彩畫的論述及出版品其實據統計也蠻多的
,只是流傳不是很廣泛而已,希望各位對這整個台灣膠彩的發展歷史能夠有多一點的認識,
今特別介紹幾位膠彩畫界的老中青作品及一些出版品。(所介紹的畫家作品大都為美術館或
私人收藏,一般藝術家作品被青睞收藏是稀鬆平常的事,而藝術家能收藏藝術品則是少有且
是難得,而如「彭偉新」能典藏諸多畫家的作品那就更難能可貴囉!)
        僅管其表現技法不同或理念的差異,但依林之助教授所說的只要是用「膠彩顏料」所畫
的就是「膠彩畫」,又何必在意什麼表現方式才算是膠彩畫,而讓「百家爭鳴」不也是一件
美事嗎?再說具象或抽象也全都是在闡釋和銓釋著美的訊息。
        膠彩應該要多元一些,現今的膠彩發展已相當不錯的,在各項展覽中有很多是大作、力
作及精品,可見膠彩的發展是往上的,並朝向多樣化的發展,大膽的向各領域跨越,我想將
會是未來膠彩的發展的方向。而自古以來藝術家與藝評家總有主客觀的差異,我們就珍惜諸
多前輩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資源「甘願畫、歡喜賞」,來共襄盛舉尋找膠彩畫在美術史上的定
位座標點吧!耑此
敬頌藝安        台灣省膠彩畫協會常務監事&台灣中部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蔡清河上 97.6.25 


◎膠彩畫的特性有如下幾點:
◇1.材料不同於別的畫種:顏彩、天然土繪具、土質的「水干」及礦物質(天然、合成、新
        岩)顏料金銀泥、金銀箔、胡粉(牡犡殼風化五至十年再加工製成白色顏料)、膠(溶
       水再兌入顏料上色屬「水性顏料」不同於「油性的油畫」「樹脂的阿克力顏料」「阿拉
       伯膠的水彩」)。
◇2.膠彩畫顏料持久性強,永不褪色,且色彩種類繁多,約達一千餘色之譜最能發揮東方繪
       畫之美。在畫面視覺效果上是能與西洋油畫相抗衡的媒材,尤其是礦物質顏料,從天然
       (或人造)的寶石研磨提煉出來,在華麗燦爛中帶有優雅穩定的光澤,更是其他媒材的
       繪畫所無法取代。用紙的紙 紋、筆的彈性效果等更讓人百看不厭。
◇3. 膠彩畫是以物體線條及色彩為表現中心,傾向寫實主義,富真實感,色彩高雅而優美,
        技巧偏重細描工筆,其畫題很廣泛。
◇4.著重寫生、造形嚴謹,造形要求正確性、合理性,再經重新組合,力求構圖完整圓融。
◇5.以不固定光源來描寫,並以色彩來分凹凸、陰陽和遠近層次。
◇6.作品具時代性、民族性及個人獨特性,杜絕模仿抄襲。
◇7.不分國界、派別,吸收各種新興美術理論技法,隨時融合變革,展現多元化的面貌。就
       如年輕的留日畫家,將日本現代膠彩的厚塗打底、貼箔、和很多特殊肌理的方式,現代
       造型的風格帶進台灣。加上七年來的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暑期進階班」敦聘日本
       膠彩畫名家來指導,更引進很多特殊技法與理念。讓有心學習膠彩畫者,得以有更深入
       探討的機緣。
※膠彩畫的各種肌理及技法表現,我們積多年經驗及教學心得整理出約上百種,將依需要在
    部落格分享給大家,但也只要熟知數種慣用的技法即可。須知藝術貴在內涵而不是技巧,
    切記莫被技巧束縛而成不知所云的工藝品。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位畫家都可
    以根據需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新方法,真正的藝術是在勇於創造。    


 ◎膠彩畫材料的認知: (膠彩材料「膠彩入門」)
【膠】
《傳統膠》
A、動物膠類:
   l.鹿膠(鹿角)。2.牛膠(牛皮)。3.阿膠(驢皮製)色澤黑。4.鰾膠和魚膠。
B、植物膠類:
  1.桃膠(桃樹幹樹脂)梨樹、杏樹、李樹、櫻桃樹也都產樹脂
  2.白芨膠(中藥)3.蒜糖膠(大蒜冰糖)用於貼箔
《現代膠》
◇1.粒膠(豬皮)
◇2.鹿膠(牛皮)以前是用鹿皮製作由台灣輸日本每年約50萬張,現用牛皮製作,有加防腐劑。
   a.乾燥鹿膠:
   b.軟韌鹿膠:為預防日本乾冷氣候使作品破裂,有加保濕劑,在台灣使用時需注意下層顏
      料全乾再上色,以免發霉。雖有此缺點,但仍是一般膠彩畫家最習慣使用的膠。      
◇3.三千本膠(牛皮)雜質較多。
◇4.軟韌膠素(牛皮)
◇5.板膠(魚皮)
◇6.阿拉伯膠(天然樹脂)水彩及顏彩、管裝國畫顏料的用膠,粘性較差。
◇7.蛋黃膠:蛋黃加亞麻仁油攪拌成沙拉醬狀,也可以用於膠彩顏料上,有特殊光澤。
◇8.合成膠:丙烯和乙烯,壓克力顏料用膠。單一個「膠」學問就一大堆,以上只是擇要述說。
【顏料】
◇天然土繪具:各國天然土。大自然的泥土色,有黃、褐、綠等色系,加入水干可調出非常
    柔和的感覺。例如加「敦煌黃土」可畫出鄉土的味道,目前有三十多色。
◇水干顏料:除基本高彩度純色外,其他大多以胡粉或白土調製成各種色系,因廠商不同共
    有數百種顏色。如對色彩有概念亦可自行調配出。但有些漂亮的中間色如沒把握調出,可
    多添購 一些,相信對作品氣氛的營造會有所幫助。
◇礦物質顏料:
 1.天然:加熱會變暗,如綠青加熱會變黑綠青,又叫燒綠青。因天然彩色礦石種類少又貴,
                如群青每100g約11340元。
 2.新岩:釉燒而成,穩定不變色、種類多又便宜。
 3.合成:用方解石等染色而成,不太穩定又會褪色。
◇胡粉:為牡犡殼風化五至十年再加工製成,共有以下各種成品
 1.盛上胡粉:內含雜質,可用來打底或堆高用。
 2.白壽胡粉:品質粗細與白雪胡粉略同。
 3.白雪胡粉:(差)可用來打底,因有雜質,用在作堆高效果反而較牢固。
 4.金鳳胡粉:(好)色純,使用者較多。
 5.飛切胡粉:最白品質最好。
△以上胡粉依品質和粗細排序。
 6.條狀胡粉:(管裝)因與水彩一般,膠量已固定,堆高及效果不太好控制。
◇顏彩:以水干兌入阿拉伯膠或蜜蠟。色純,可用來打稿、寫生或 小面積使用。
▽以下材料皆分粗細號數,可用來打底。或加入水干、礦物顏料均有不同效果。
◇盛上:浮石粉,灰色。(「盛上」日文為「打底」)
◇水晶末:水晶研磨而成,其晶體為鈍角較不傷筆;方解石為銳角較傷筆。


◇岩胡粉:大理石粉,可當白色與礦物顏料調和使用。
◇方解石(末):鐘乳石粉,透明度高,較有折射亮度。
【紙】 陳淑嬌膠彩畫《紙本》50F夏苑《繪製過程》示範
棉紙、壯紙、麻紙、雲肌麻紙、鳥之紙、金箋紙....等。
【筆】
平筆、連筆、刷筆、彩色筆、隈取筆、則妙筆、面相筆....等
【絹】(陳淑嬌膠彩畫《絹本》10F喜日《繪製過程》示範
現代的膠彩畫因厚塗的傾向愈來愈強烈,所以一般人都是以紙做為基底材料。其實,不只是
紙,絹、板(檜、杉、桐)、麻布、綿布等都是膠彩畫中很好的基底材料。從古代至戰後,
甚至到今日,絹一直都是膠彩畫的主流基底材料。動物性的材料製成,所以容易遭蟲或蠹蟲
侵襲,但卻一直被使用。因為絹漂亮的光澤及發色度超群出眾,可以把膠彩顏料的美表現得
淋漓盡緻。


◎膠彩畫出版品、材料及用具介紹:
◇膠彩專用畫板、顏料專賣店:
 1.膠彩專用畫板:峰生畫框04-23727758 台中市柳川西路二段42之1號
 2.日本鳳凰顏料:安遠公司02-25621918 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58號6樓
    鳳凰顏料網站:http://www.rockpigment.com.tw/
◇膠彩畫入門工具書:
 1.曾得標先生著作的【《膠彩畫藝術》入門與創作】請和作者連絡。
 2.廖瑞芬女士翻譯的【《林功˙箱崎睦昌著》膠彩畫材料與技法】藝術家出版各大書局有售。
◇膠彩畫現況:
 1.畫會:台灣省膠彩畫協會,台北市綠水畫會.....等。
 2.進修: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東海美術系在職班、學分班、暑期班等。
 3.比賽:1.台陽美展(四月)。2.中部美展(十二月)。3.大墩美展(四月)。
                 4.綠水賞(十月)。5.南瀛美展(隔年六月)。及各地方美展等。
◇膠彩畫畫冊及專刊:
 1.台灣省膠彩畫協會:歷屆「台灣膠彩畫展」專輯。(已出版25屆)
 2.台北市綠水畫會:歷屆「綠水畫會展」專輯。(已出版17屆)
 3.林之助教授畫集:A.台灣省立美術館。B.藝術家。C.雄獅。D.印刷出版社等發行。
 4.國立歷史博物館:陳進畫譜、林玉山畫集、郭雪湖畫集、黃鷗波書畫集。當代人物展專輯。
 5.台北市立美術館:林玉山回顧展、郭雪湖畫集。陳進畫集、陳進百歲紀念展赴日巡迴展專輯。
 6.國立台灣美術館:膠彩畫、臺灣美術、 法國夏瑪利爾美術館膠彩展專輯。
                              林之助、黃鷗波、陳慧坤、謝峰生、王五謝、郭雪湖等展覽專輯。
 7.台中市文化局:謝峰生膠彩畫展專輯、台中膠彩源流展、2000年全國膠彩名家大展。
 8.台中縣文化局:台灣膠彩畫史流研究展。
 9.台南市文化處:府城畫師蔡草如作品賞析、黃靜山93回顧展專輯。
10東海大學美術系:東海大學膠彩畫教育十年展專輯、台灣膠彩新風貌展、
                              台灣膠彩畫史系列演講與座談專輯。
11靜宜藝術中心:台灣膠彩畫菁英創作展。
12藝術家出版社:美術全集:陳進、林玉山、郭雪湖、陳慧坤、林之助。
13雄獅圖書公司:閨秀時代-陳進、自然寫生-林玉山、四季彩妍-郭雪湖、
                          雋永自然-陳慧坤、膠彩雅韻-林之助。
14青禾藝術公司:陳淑嬌膠彩畫集、楊玉梅膠彩畫個展專輯。
△以上只列舉部份,其他尚有個人畫冊及日本畫年鑑、日展、院展....等專輯。


PS: 
謝謝大家的捧場!
好久沒有日進「千金」囉!
2008.6.26PM11: 58單日瀏覽人數「1339人」!
竟然有這麼多人來關心「台灣膠彩畫」委實令人雀躍!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時代的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 


展覽日期:2008年2月1日~3月16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201、203展廳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TEL: (02)2361-0270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0:00~18:00)
展覽介紹:
        郭雪湖為台灣新美術運動中膠彩畫重要先驅,八十年前以未及弱冠之齡
,入選日治時期第一屆「台展」,與同儕畫家林玉山、陳進,共同締造「台
展三少年」的傳奇,1928年以膠彩畫《圓山附近》獲第二屆台展特選,其後
更連續多年榮獲特選與「台展賞」、「台日賞」、「朝日賞」等佳績,成為
少數台籍免審推薦級畫家。他取材本土與細膩典雅的表現手法,風格清新獨
特,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為初萌的台灣新美術運動,提供了一種真正屬於
本土的審美價值觀的表現內涵。其後舉辦展覽、講習,極力提攜後進,並實
際參與行政執行及審查事務近二十年。
       2008年逢郭雪湖老師百歲大壽,為表彰其對台灣藝術界的貢獻,歷史博
館規劃舉辦「時代的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展覽內容包含80件代表作
品,佐以珍貴手稿、新聞資料等,讓國人在回溯其創作脈絡時,了解其所跨
越的時空背景,對於臺灣美術史的整理,深具意義;並透過大師百年畫藝,
體會其所譜出的如歌行板。 


◎2008年2月1日至3月16日: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首    展》
    2008年4月10日至7月20日: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巡迴展》


【郭雪湖百歲《藝術世家五人展》2008】
展覽日期:2008年1月19日~2月3日
展覽地點:東之畫廊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8之4號(阿波羅大廈B棟8樓)
                    TEL: (02)2711-9502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1:00~18:00)
展覽介紹:
        郭雪湖,1908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是最早以台灣風物民俗納入創作題
材的第一代前輩藝術家,更是畫壇長青樹。八十年前以未及冠之齡,入選第
一屆「台展」,與同儕畫家陳進、林玉山,共同締造「台展三少年」的傳奇
。郭氏於1935年與女畫家林阿琴結婚(作品「元宵」等二件曾獲特選及台陽
獎第一名)。同年底長女郭禎祥出生(因從小受父親啟迪,繪畫理念早發而
專一,曾獲台陽、省展第一名,師大藝術系、美加州柏克萊碩士,伊利諾大
學藝術教育博士。台灣藝術教育重要推手。榮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術
教育學會〔InSEA〕 世界主席)。1957年首次父母女聯展於台北市中山堂,
1973年第二次聯展於美國(Salinas) 市文化中心,2003年第三次聯展於高
雄中山大學。三女郭香美於1943年出生(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及美國匹茲堡大
學,多次畫展及獲獎,傳承父親衣缽,現為專業畫家)。次男郭松年於1948
年出生(日本京都大學,美國柏克萊大學碩士,2004年任「和平傳媒」總監
,追隨剛堅活佛,現專業文化多媒體藝術創作)。
        郭氏一門藝術家,在2008年郭雪湖百歲誕辰回顧舉辦前夕(由國立歷史
博物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及創價學會等主辦),台北東之畫廊以「藝
術世家聯展」,為郭雪湖百歲大展暖壽及祝賀。


※謹以此恭賀【郭雪湖大師榮獲《行政院2008年文化大獎》】及展出成功※



相關連結:
【2-1台展三少年2005.12.31】
【2-2創紀元《台展三少年》王英信雕塑發表會2006.4.25】
【3-1郭雪湖大師百歲回顧展&藝術世家五人展2008.1.19】
【3-2賀《郭雪湖大師》榮獲《行政院第二十七屆文化獎》2008.1.23】
【3-3文化傳承※時代優雅《郭雪湖百歲回顧展》2008.4.10】



作品賞析:
《郭雪湖膠膠彩畫1930年120M南街殷賬◇第四回台展無鑑查出品、台展賞》
南街:今台北市迪化街
殷賑:日語,熱鬧繁榮之意
此作品是畫家代表性的台展作品風格,描繪大稻埕(迪化街)中元普渡時,
霞海城隍廟一帶的繁華景象,飛舞的旗幟與林立的招牌,搭配高聳洋樓與擁
擠人群,莫不令人感受到廟街上熱鬧喧騰的氣氛。


《郭雪湖膠膠彩畫1992年10F帆船》
2003年有幸編輯520頁「烏日文史匯編第二集」,第92頁刊登郭大師1931
年獲台展第九回「朝日賞」的作品,就是描繪此種比較大型的「戎克船」。
本作雖是近期作品,但應是郭大師的寫生稿,靈感一來時便又是一幅傑作。
戎克船:是航行於中國沿海的客貨兩用中國平底大帆船,無論是英文和德、
法文都稱它「JUNK」,早年兩岸往來都是利用它,淡水港到晚期幾乎就是戎
克船的專用港,老淡水人稱它「福州船」、「唐山船」。1949年淡水封港後
就成絕跡。


郭雪湖大師的另一位傑出兒子-郭松棻:
郭松棻,(1938年~2005年7月9日),
台北市人。父親郭雪湖為日治時代知名畫家,母親林阿琴亦為畫家。
1958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灣大學的《大學時代》。
1961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
1963和1965年在臺大外文系代授《英詩選讀》。
1965年參加電影《原》的演出。
1966年赴美進加大柏克萊大學修讀比較文學。
1969年獲比較文學碩士。
1971年放棄博士學位,投入保釣運動,而被中華民國政府長期列於黑名單中
            ,無法返台。其後在聯合國任職,旅居美國紐約,直到中風去世。
1983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接著
            《機場即景》、《奔跑的母親》、《月印》、《月嗥》發表於港台報
            章。所著小說收錄於《郭松棻集》、《雙月記》、《奔跑的母親》三
            本小說集。郭松棻行文具冷調美,詩化的文字風格。
郭松棻先生寫的小說像詩般用短句子組合,非常親切,鄉土的味兒,從他的
著作中散發出來,深濃的民族感情慢慢的暈染他全篇的作品,讓人心動。曾
以作品《雙月記》獲得2001年巫永福獎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歷史的光輝《全省美展60回顧展》】


時間:2007年12月22日~2008年2月12日
地點: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B11國際展演館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開幕: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


行政院文建會主任委員  翁金珠
國立台灣美術館    館長  薛保瑕  敬邀  


【臺灣省政府文教組《甲子風華一全省美展的創與變》】


       1927年日人治臺時仿傚東京的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創辦一個全島性的官辦美
術展,名為「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1927~1936),辦到第十回,改制為「臺灣總督府
美術展覽會」(簡稱「府展」1938~1943)。光復後,藝術界為延續日治時代的優良傳統與美術成
就,在蔡繼琨(時任省交響樂團團長)、范壽康(時任長官公署教育處長)、江鐵等先生的催生與
支持下,全權委由前輩畫家楊三郎(時年四十)、郭雪湖(時年卅八)兩先生負責籌劃,第一屆「
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省展」)於1946年12月22日在台北市中山堂開幕。16位評審委員
平均年齡39歲,以旭日東升之姿,引領台灣美術邁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省展開辦之後,由於採行公募制,且參與資格不受限制,逐漸普及成為大眾參與的全島性平民
美術大賽。規模也從第一屆的國畫、西畫和雕塑三部逐年擴充到第今天的十一部(國畫、膠彩、書
法、篆刻、油畫、水彩、版畫、視覺設計、工藝、雕塑、攝影),其多元化也代表了美術的普及化
,是臺灣官展的一大特色。參賽者從入選、優選、特選、免審查一路往上,直到受聘為評審員,有
如爬階梯般,驅動創作者不斷地追求自我提昇。而這套競賽制度,也被各地方美展所參考仿效。六
十年來,參展的藝術家累積達24,140人次,對台灣美術風氣的帶動、美術教育的推廣、藝術人才的
培養等方面,均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六十年過去了,漫長的歲月中,一年一賽的省展,彷彿一幅不斷增長的歷史長卷,繽紛呈現著
台灣本土美術的發展脈絡,足以與百年來臺灣全體命運相映照。回首前十屆獲獎的參賽者,如今都
已超過八十高齡,且部分已經不在;如陳春德、張錫卿、陳毓卿、呂基正、許深洲、葉火城、李秋
禾、吳棟材、黃鷗波、溫長順、王水金、蕭如松、林天瑞、楊英風、張啟華、李澤藩、金潤作、蔡
草如等前輩;猶健在者,均被尊為畫壇德高望眾的前輩,如林之助、陳慧坤、鄭世璠、張義雄、王
水河、廖德政、許武勇、劉國東、陳英傑、林顯模、李克全、詹浮雲等,也是台灣戰後十數年間推
展美術的主力。


        第六十屆省展,例行的競賽作業已順利完成,在2,028件送件者中脫穎而出的408件得獎作品,
即將於五月起在台中、高雄、台北三地巡迴展出。另為回顧六十年來紛陳的歷史軌跡,主辦單位也
將專案訪視美術界前輩耆老,整理從創賽以來的文獻圖片史料手跡,同時舉行省展相關議題的學術
研討會,藉由新世紀藝術界之角度,重新嚴肅審視這項全島性美術展覽的歷史價值。


  自民國88年精省後,臺灣省政府文教組在有限的經費與人力下接下省展這一棒,七屆以來(54
~60屆),該單位人員兢兢業業,唯恐有負眾望。隨著政府組織改造的腳步,省府即將回歸地方制
度法,省展也必須面對新的轉型。期盼這項影響近代臺灣美術發展最深遠的競賽活動能因勢利導、
推陳出新,也藉此向六十年來曾經參與省展的所有藝術家前輩朋友們致敬。


取材:臺灣省政府文教組「甲子風華一全省美展的創與變」及「省展一甲子紀念專輯」謹此申謝!


【《省展一甲子紀念專輯》】
指導機關: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出版機關:臺灣省政府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95年12月
專輯規格:19.5×26.7cm◇400頁精裝本
網        址:
http://www.tpg.gov.tw/dcea/


【謝峰生老師及學生歷年參加「全省美展膠彩畫部」獲「前三名」記錄】


謝峰生老師
1959年⊙第14屆省展第二名162×130cm暑假
1964年⊙第18屆省展第一名143×100cm黃昏陋屋
1968年⊙第22屆省展第三名162×130cm山澗雙鹿
1969年⊙第23屆省展第一名122×122cm靜舟月影
1970年⊙第24屆省展第二名125x94cm 休閒
1973年⊙第26屆省展第一名103x89cm 月夜


陳淑嬌
1987年⊙第41屆省展第二名50F盼


蔡清河
1988年⊙第42屆省展第三名80F閒情逸緻
1989年⊙第43屆省展第三名80F春暉


簡錦清
1990年⊙第44屆省展第二名60F秋閒
1991年⊙第45屆省展第二名60F寵物店
1992年⊙第46屆省展第二名80F打鐵鋪鐵鋪的一角


鄭營麟
1995年⊙第49屆省展第三名80F廟口
1996年⊙第50屆省展第一名80F船說
1997年⊙第51屆省展第二名80F夜遊


陳騰堂
1997年⊙第51屆省展第三名80F大戲
1998年⊙第52屆省展第一名80F祈福
2004年⊙第58屆省展第二名80F悠閒
2005年⊙第59屆省展第三名80F漂泊
2006年⊙第60屆省展第三名80F新生


林萌森
1997年⊙第51屆省展第一名50F伴我成長


林必強
1998年⊙第52屆省展第二名80F繽紛
2001年⊙第55屆省展第二名80F燈明
2005年⊙第59屆省展第一名80F靜觀
2006年⊙第60屆省展第二名80F心源


甘錦城
1999年⊙第53屆省展第一名80F取暖


張瑞蓉
2000年⊙第54屆省展第一名80F劫
2002年⊙第56屆省展第一名80F滌塵
2003年⊙第57屆省展第一名80F凝思
2004年⊙第58屆省展第一名80F歲痕


呂金龍
2000年⊙第54屆省展第三名80F悟
2004年⊙第58屆省展第三名80F我在?!
2006年⊙第60屆省展第一名80F生命進行曲


吳景輝
2000年⊙第54屆省展第二名80F時光中的相遇
2005年⊙第59屆省展第二名80F都市叢林-魚化龍


藍同利
2003年⊙第57屆省展第二名80F蘭嶼之歌


※照片排列大致依得獎先後及專輯順序如有意見請來函再作處理。 


後記:
        由上述記錄可以察覺要獲得具有指標意義的「全省美展」前三名成績,費
時少者五年,多者十來年。有的甚至奮鬥了十多年,直到省展畫下休止符還未
能如願。其失利的原因可歸納幾點:一、努力不夠,二、時運不佳,三、才氣
不好....。另還有一些欺人太甚及莫名其妙的因素,事過境遷了不提也罷!
        之前曾經主持過全國最大畫廊的心得,總認為繪畫要「三才」俱備,尤其
是畫膠彩畫,以後才會有大成就。之所謂「三才」:一、人才,二、錢才,三
、奴才。「三才」可以做各種廣義或狹義的詮釋,就自己去揣摩吧!如能三才
俱備,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其繪畫前程將是亮麗的。否則
空有多種興趣,也只是「梧鼠技窮」而已。
       現在隨內人上課時也常告訴學員:1.聽的進去,做的出來便是「你的」、
2.聽的進去,做不出來便又是「我們的」、3.聽不進去,又做不出來那就「不
用來了」。
        從事藝術工作,真的是很辛苦地,而選擇了繪畫為一生的職志,更要有相
當的決心和堅持。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及挫折,都必須有極大的耐心毅力去承
擔和克服。然則獲獎的愉快、掌聲、回憶將是無限的甜蜜。以後將陸續撰寫一
些以前的各種展覽、活動....等回憶及趣聞。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台中市社會處第32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展覽日期:2007年12月15日(六)~20日(四) 
展覽地點: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藝廊(四)
                    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時~下午9時(星期一休館)


        台中市政府社會處設立長青學苑開辦語文、技藝、保健三類班社供老人參
與研習以陶冶身心。其中膠彩畫、國畫、書法、油畫、素描、攝影等項均為銀
髮族充實生活情趣的熱門活動,所作成果豐碩特予推荐展出,盼社會大眾支持
本府老人福利措施,提供更多的老人參與重建文化城的美譽。


        本「膠彩畫研習社」於長青學苑成立才第四年,膠彩畫是非常優美的繪畫
,因目前國內僅數所大學有開課,一般人求知無門,本著創作膠彩畫二十多年
`累積的經驗,奉獻所知所學。本班同學不畏其繁瑣的技法,個個興緻高昂,發
揮各自專長,研究創新、不受傳統束縛,表現甚佳。

        膠彩畫為中部最具代表性的繪畫,為提倡美的認知,讓藝術生活化、生活
藝術化,只要對藝術有興趣及年滿六十五歲者,皆可於長青學苑報名學習此最
優美的繪畫。

        本社新生由基礎教起,因新生幾乎都是退休人員,完全沒接觸過膠彩畫,
故以最簡單的方式引導入門,由老師提供幾張畫稿,並用顏彩敷色在畫仙板上
。畫完四張作品後,基本上色要領大致了解,即開始創作。同學們求知慾及信
心建立,則再至另一個階段教起,從認識材料、構圖、上色、裱紙、裱絹、貼
箔、肌理製作至完成後之拍照裝框及保存。《學員作品依座號排列》

相關連結:
【部落格相簿《24台中市長青學苑學員作品》】  
【97年台中市社會處第33期長青學苑《膠彩畫社》作品成果展】                                     我們參與台中市政府各局主辦的活動:
【台中市「勞工局」活動960902《兒童用心畫&家長拼命畫》】
【台中市「文化局」活動950601《陳淑嬌師生膠彩畫展》】
【台中市「林務局」活動950311《森愛台中幸福城市、植樹節親子活動》 】
【台中市「社會局」活動941001《重陽節活動&陳淑嬌彩繪磁盤組紀念品》】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台中市第12屆大墩美展⊙
地點:台中市英才路600號文化局大墩藝廊(一)~(二)
日期:96年10月13日至25日
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9時(週一休館)
頒獎:96年10月13日下午4時台中市中山堂


     由台中市文化局舉辦的大型國際美術競賽「大墩美展」,13日下午4時在中
山堂舉辦第12屆頒獎典禮,隆重的頒獎盛會吸引來自各地藝文界人士參與觀禮
,盛況空前是全省各大美展少見。典禮的高潮,由市長胡志強親自揭曉獎金高
達20萬元「大墩獎」得主,獲殊榮的有:水彩類-林仁山、篆刻類-古耀華、
工藝類-劉安寧、彩墨類-羅宇均、膠彩類-林必強。


    胡市長致詞時表示,生命會有盡頭、權力會轉移、財富會消失,唯有美與創
造力永垂不朽。大墩美展將美與創造力淋灕盡致發揮出來,它不僅是台中市的
光榮,更是台灣人的驕傲。市府將更用心努力地將大墩美展變成文化藝術尊敬
代言,甚至在國際上發光發熱,成為國際文化界一大盛事。


    大墩美展今年邁入第12屆,在參賽件數方面創下了歷年最多的紀錄,也是國
外參加件數最多的一屆,總計有來自全球15個國家 101位優秀的藝術家提出作
品參賽,加上台灣本地藝術家1,545件,參賽總件數高達了1,646件,打破12年
來的紀錄。經過3階段的評審,11類比賽項目中共有 225名獲得入選以上的獎
項,拔得頭籌獲得各類第1名得獎者是:工藝類-劉安寧、雕塑類-陳煥禎、
數位藝術類-王聖文、攝影類-呂艷芳、版畫類-高嘉宏、水彩類-林仁山、
油畫類-葛振傑、膠彩類-林必強、篆刻類-古耀華、書法類-王振邦、彩墨
類-羅宇均。


    各類第一名得獎者為角逐最高榮譽「大墩獎」,另精挑3件參考作品加入評
審,最後5位大墩獎得主在頒獎典禮的壓軸,由胡市長揭開密碼後榮耀登場,5
位今年最閃亮的國際藝術競賽巨星,全場給予熱烈掌聲恭賀,大墩獎得主除分
別獲得20萬元的高額獎金,還有王水河雕塑大師所設計製作的「金人雕像」獎
座,得獎作品也將永久典藏於文化局。頒獎典禮除得獎人抱得大獎,所有參與
頒獎典禮的藝術同好也都獲得本屆大墩美展精美的專輯一本,可說是皆大歡喜


    頒獎典禮會後,文化局特選在文英館的圓夢廳與戶外星空劇場舉行慶祝酒會
,邀請得獎人與家屬還有藝文界貴賓等500人以藝會友,相互交流。第12屆
大墩美展在美妙的爵士音樂演奏聲中劃下完美句點。而225件精彩的得獎佳
作也同步在文化中心的大墩藝廊與動力空間展出,展期至25日止,歡迎民眾踴
躍前往觀賞這場重量級的藝術大展。文化局長黃國榮也表示,明年將規劃把得
獎作品帶往日本京都市立美術館作國際巡迴展出,讓大墩美展的精緻頂級之美
,分享到世界各地。 


   大墩美展225件精彩的得獎作品,也將同步於10月13日至25日在文化中心
全面展出,屆時民眾就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當代藝術界最頂尖的藝術大作。





【台中市第12屆大墩美展《膠彩畫類獲獎者個人網站、部落格》】
《林必強膠彩畫》
《林宣余藝術工作坊》
《邱文仕繪畫創作天地》
《陳姿月&月的膠彩及鳥人的西畫創作記事》
********************************************************
【台中市第13屆大墩美展◇作品說明】
【台中市第13屆大墩美展◇頒獎典禮】
【台中市第13屆大墩美展◇得獎名單】
【台中市第12屆大墩美展◇頒獎典禮】
【台中市第12屆大墩美展◇得獎名單】
【台中市第11屆大墩美展◇頒獎典禮】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十五屆台灣膠彩畫展》】


指導單位:臺中市政府、臺中縣政府
主辦單位:台灣省膠彩畫協會
協辦單位:臺中市文化局、臺中縣文化局
贊助單位:
財團法人向上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鄭順娘文教公益基金會
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蔡其瑞膠彩發展基金


《台中縣》 
展覽日期:96年8月11日至9月9日
展覽地點: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A展覽室
                    台中縣清水鎮忠貞路21號  TEL:04-26274568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30(週一休館)


謹訂於九十六年八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
假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A展覽室
舉辦「第二十五屆台灣膠彩畫展」
並於八月十一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舉行開幕式
敬請蒞臨指導
臺中縣長:黃仲生
臺中縣文化局長:陳志聲
臺中縣港區藝術中心主任:洪明正
台灣省膠彩畫協會理事長:簡錦清  敬邀


【《第二十五屆台灣膠彩畫展》報導】
      
《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羅惠文》


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將於2007年8月11日~9月9日,在展覽室A展出「第二    十五屆台灣膠彩畫展」,其展出作品共85件,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往欣賞。

台灣省膠彩畫協會由林玉山、陳進、林之助、許深州、蔡草如等前輩畫家發起
、組織成立。民國71年起舉辦第一屆全省膠彩畫展後,每年持續辦理,迄今已
邁入第二十五屆。會員以旺盛的創作力和崇高理念,展現東方繪畫的真諦與特
有美感,在日月更迭中,不斷成長、更在遞嬗中傳承、創新,擘劃出今日台灣
膠彩畫的榮景。

而本屆「台灣膠彩畫展」,展出作品共八十五件,是所有會員與會友一年來的
具體成果展現,創作內容涵蓋萬千,花鳥、山水、人物、幻想、抽象與半抽象
……盡在個人創作思維中,充分展現自我風貌與自信;多元的畫風結合高逸品
味與時代特色,促使膠彩畫視野更寬廣、內涵更多樣。多元化自由創作理念,
擴大了膠彩畫的豐富樣貌,也漸漸形構出台灣美術的特有風格。

相關連結:
【第二十五屆台灣膠彩畫展&畫會介紹】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膠彩畫《名作欣賞》展覽】


日期:每月1日至30日
地址:台中市英才路600號
展場:台中市文化局(文化中心)門廳左側


 台中市文化局自95年2月起邀請「台灣膠彩畫協會」中部地區會員,每月提
一件15號大小作品展示於門廳左側「名作欣賞」展覽牆上並於該局「網路藝廊
」及「游於藝」同步發佈展覽訊息。


膠彩畫展出畫家:
林之助、謝峰生、曾得標、簡錦清、趙宗冠、蔡清河、陳淑嬌、鄭營麟
陳騰堂、王永林、林必強、藍同利、吳景輝、呂金龍、廖珮如、劉書鴻
張彩鈴、倪玉珊、黃登堂等19位。


後記:
上列所發佈展覽照片依展覽月份排列,其中林之助教授因為95年5月才由美返國,所以安
排於該月展出。95年11月、12月因文化局「網路藝廊」無資料,故玉永林、林必強兩位先
生一時無法登錄,另劉書鴻、張彩鈴、曹鶯三位小姐將於七月份展出後再一同補齊。如果
有「當事人」,不願被刊登者請於網站上留言即刻刪除。
此網站畢竟是我們的天地,一向本著推廣膠彩畫之意用心在經營。如上次推薦「畫家+經
理人」、介面《2007年膠原畫會》膠彩畫聯展、台灣膠彩畫家《彭偉新》,之間其網站瀏
覽人數每日都增加三、四百人,彭偉新先生的網站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幸甚!


相關資訊連結:
【台中市文化局《網絡藝廊》】
【部落格相簿:《18林之助教授膠彩畫作品》】
【部落格相簿:《19謝峰生老師膠彩畫作品》】
【最新藝文介紹《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



【清河淑嬌:臺中市文化局名作欣賞《陳淑嬌膠彩畫12F秋夜》】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台灣現代膠彩畫系列展  ◎

詹前裕、易映光、李貞慧、陳慧如、張貞雯、廖瑞芬、蘇守質、王怡然、林彥良


展覽日期:2006年1月7日~27日
茶會時間:2006年1月7日(六)下午3時
開放時間:每日10時~18時
展覽地點:大古文化-台中市南屯區大墩12街160號  TEL:04-23215438  


東海大學美稱系教授:詹前裕
 
膠彩畫是人類最古老的繪畫素材,自從西方油畫興起之後,逐漸在西方沒落,東方國家
仍保留此類素材的傳承,只是名稱不一;中國古代多稱為「丹青」。台灣日治末期,藉
著官辦的 「台展」、「府展」來鼓勵,曾經盛行一時,當時泛稱為 「東洋畫」,也孕
育出陳進、林玉山、郭雪湖、林之肋等傑出的膠彩畫家,在台灣美術史上,留下美麗的
作品。


戰後中原水墨畫家大舉渡台,開始質疑此類的設色「國畫」,並非正統,而是日本畫,
各級學校的美術教育都忽視這頂傳統,官辦美展也開始貶抑,以致後繼乏人,出現傳授
的斷層。1985年東海大學美術系邀請林之助教授開設膠彩畫課程之後,才逐漸扭轉頹勢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創作者開始喜愛膠彩畫,赴日學習膠彩畫,並返台任教。國內各大
學美術相關系所紛紛開授膠彩課程,目前已經有半數以上的美術系所開設膠彩相關的課
程,逐漸蔚為風氣,各地的官辦美展,或民間辦理的競賽、展覽,多數有「膠彩」的畫
類出現。進入廿一世紀之後,政府文化部門更重視膠彩畫的發展,中國大陸的「重彩畫
」、「現代岩彩畫」也急起直追,膠彩畫未來的發展將更為樂觀,喜愛膠彩畫的社會大
眾,也迅速的增加。


「台灣現代膠彩畫系列展」邀請了十位中青代膠彩畫家展出,依年齡序為:詹前裕、易
映光、李貞慧、陳慧如、張貞雯、廖瑞芬、蘇守質、王怡然、林彥良等,除筆者外其餘
畫家皆受國內學院膠彩教育的洗禮,再赴日深造,回國後在各美術校系擔任教職,各有
不同的教育背景,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創意,富有多元的思想深度,從本身的生活經驗出
發,又受到台灣、中國、日本、西洋、西藏等不同地區的繪畫影響,異於老一輩的膠彩
畫風,從此次參展的膠彩畫菁英的繪畫成長歷程當中,我們可以展望未來台灣膠彩畫的
發展概況。       (圖文編輯蔡清河)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連結:【創紀元《台展三少年》王英信雕塑發表會2006/04/25】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亞洲各國的膠彩畫發展與賞析


第一節   日本繪畫的發展
一.古代繪畫


日本美術和中國美術間的關係密切是眾所週知的。佛教自印度經中國傳入日本;繪畫、工藝也來
自中國;日本文化在某些程度上幾乎可說是中國文化的延續。其風格上的淵源關係可自許多佛像
樣式、繪畫形式等藝術品中瞭解。如飛鳥時期美術(七世紀前後)中所遺留的法隆寺雕刻及金堂
的壁畫即很明顯地綜合中國北魏、北齊、北周時代的南北朝時期風格。「『鐵線描』,亦跟『暈
染法』一起構成金堂壁畫上的二大特色,『透明薄衣』、『暈染法』、『鐵線描』等技法,皆是
自印度經西域、中國而傳到日本的」。又如白鳳時代(七世紀末到八世紀初)的「高松塚古墳壁
畫」的西壁女子像,「群像人物交疊的構圖,以及十分自然的動勢,似又暗示了唐朝墓窟壁畫的
影響。」。而第八世紀的天平時期中所遺留下來的「島毛立女屏風」,(或稱樹下美人屏風,是
日本現存最古的屏風繪),也有著明顯的受唐式風格影響下的繪畫風格。除了有唐朝美女的體型
特色外,在屏風的構圖形式上,與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樹下人物圖」、「牧馬屏風」、「弈
棋仕女圖」,「花鳥屏風」等等有著極為相近的風格特色。甚至於在繪畫與工藝結合一體的呈現
上,也可經由此一作品中見到。誠如北宋詩人蘇軾「芙蓉城詩」詩中所述「珠簾玉案翡翠屏,雲
霞舒卷幹俜停」中所描述如雲霞般美麗的屏風,即是如「鳥毛立女屏風」一樣的裝飾方法。除了
肉體的肌膚外,樹、石、髮、衣裳等等全都貼滿了羽毛,充分表現了其豐富、華麗的一面,現在
這些羽毛早已剝落,目前所遺留下來的則是羽毛下面所畫的墨線。


平安初期(八世紀末)在貴族之間非常流行以白樂天的詩集為畫題的作品,其他尚有「文選屏風
」、「文集屏風」及歌頌唐玄宗和楊貴妃間情愛的「長恨歌屏風」等等。這些均稱之為唐繪屏風
。自九世紀末唐朝國勢衰微後,遣唐使也因渡海困難等理由而廢止。於是唐朝繪畫的模倣,也就
逐漸沒落,反而是在以日本的自然和風俗中尋求畫題。「日本的自然、日本的季節是和歌的素材
,和歌的風物詩情又是大和繪的內容,大和繪的文學化、本土化再促進『物語繪卷』的盛行」。
「當時宮廷裏盛行一種色彩比較誇張而富麗的大和繪和屏風繪,不久又有一種用細線條勾畫形象
,再用礦物顏料在輪廓內塗以濃厚豔麗的色彩的所謂『作繪』。這種以鋪色為主的畫面遊戲,在
貴族女子中間極為盛行。最後終於產生了『源氏物語繪卷』」「吹拔屋台」構圖方式,「引目鉤
鼻」的臉部處理,表現出貴族的生活、情欲世界悲歡離合的情感,自由畫面中靜止式的構圖,人
物的面容,透過豔麗華美的色彩,表達出優雅深沈的文學意趣與微妙的情感變化。


二.中世繪畫
   
十二世紀左右,因貴族勢力沒落,武家文化興起,於是在繪畫上的風格也起了很大的轉移。奈良
朝護孫子寺所藏之「信貴山緣起」與五島美術館所藏的「源氏物語繪卷」極為不同之點為一動一
靜,不僅在構圖的表現上呈現空間與時問的推移,展現了故事連續性,更以線條的抑揚變化與誇
張的氣勢增加了畫面生動的流動感。除此之外,另外一幅京都高山寺藏的「鳥獸戲畫」也有著抑
揚頓挫流利的線條,純粹只用墨線的白描作品表現出動物的習性,也以鳥獸的擬人化來表現出人
類好勇爭勝的姿態、表情,頗富趣味。
   
自十世紀中期起到十一世紀左右,開始了大和繪的全盛期,所描繪的畫題以及獨特的表現方式展
現了優美纖細的感覺,與唐繪有著顯著的不同,只可惜的是,此時的大和繪屏風遺品可以說完全
沒有留下來。「依文獻記載:到九世紀初官營的作畫機構畫工司被廢止,除了各寺院所屬的繪佛
師之外,大部分的繪畫師到九世紀後半決定成立『繪所』後,才得以產生具個性的繪畫師,這時
製作了中國式以外的題材,即以接近日本風景、風俗為主題的繪畫,因而產生了『大和繪』,其
中又以和和歌結合製作出大畫面『屏風繪』、『障屏繪』最為重要。「『障屏畫』到了十一世紀
,其主題技法樣式確立了日本新樣式,最早之作品為平等院鳳凰堂的屏繪『九品來迎圖』背景圖
中可見描繪的日本四季與風俗」到了十二世紀後半,神護寺的「山水屏風」以風景為描繪主題,
圖中並有日本貴族所生活的寢殿造型,優雅的繪畫方式,為典型的大和繪作品。而隨著貴族寢殿
建造的興盛,在結構上為了因應廣大空間中再細分出不同使用空間的需要,屏風也成為生活上的
必需品,因而被大量的製作。我們可從後來的室町時代、桃山、江戶時代等等看到許多傑出的繪
畫均以障屏畫的方式出現則可明瞭當時繪畫與生活結合的密切關係。


從平安時期(79-1191)開始到鎌倉時代(1192-1334)可以說是大和繪的全盛期,但鎌倉時代的
後期因水墨畫開始急速的發展而使得大和繪也有了急速的變化。簡單地說,平安時代、鎌倉前期
的大和繪,可說是色彩的、成性的、優美的、情緒性的表現。而鎌倉後期和室町時代的繪畫,比
較上色彩的運用減低,而大部份使用水墨單色的表現,是屬於意志的、知性的表現方式,在色彩
上也產生變化。在這之前大和繪從理想的雍容華麗中走出來,到後來進入現實的、世俗的意境,
這大概是因為新興中產階級的現實主義和現世的感情浸透到畫面中的原因吧!


隨著嫌倉時代的禪宗信仰,及武家文化的興起,加上此時中國宋元繪畫的傳入,十四世紀又造成
另一波中國事物的流行,相繼出現了不少的水墨畫家,而以室町時期(1392-1573)的畫僧雪舟
(1420-1506)最為有名而且影響深遠。「晚年並以寫實的明代花鳥畫風繪製屏風,如『天橋立
圖』,將宋元畫風格在日本推展至全盛期」。而另一方面大和繪的畫家們,則將傳統的細密描寫
中的四季繪、月次繪、名所繪擴大成花木圖、花鳥圖、風景圖等等。這個原動力可以說是水墨畫
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吧!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前半的狩野派由萌芽而至全盛期,由始祖狩野正信
(1434-1530)將漢畫和大和繪交錯融合開始,至狩野元信(1476-1559)將狩野派畫風推進現代
化後,狩野派在室町時期到桃山時期發展成強力的畫派。而在狩野永德(1543-1590)的時代又
將狩野派工房的組織強化,使得狩野派能長期維持興盛不衰的地位。


三.近世繪畫


桃山文化(十六世紀後半)崇尚豪大壯美的藝術特色,而狩野派的表現手法正好符合這個時期表
現王者象徵的主題。由於安土、桃山時代城廓的興建,內部裝飾需要大量的障屏書,因而也造就
了障屏畫的黃金時代。障屏畫又稱做障壁畫,包括了壁畫、襖繪和屏風等。此時的障屏畫反應了
此一時期武士粗擴豪邁的現世性格,在構成上變化豐富,喜以金銀為主要裝飾,為金碧濃彩繪,
稱之為「濃繪」的華麗樣式。大致以花鳥、風俗畫為主題,這種大面積的障屏畫先貼以金箔,再
用群青、石綠等強烈的礦物顏料,大面積的畫面上  繪製著巨大的樹木、鳥獸,給人一種極為刺
激震撼的視覺效果。狩野永德的「唐獅子屏風」、「檜圖屏風」即為此時期有名畫作。 
                                                 
「唐獅子屏風」在以金箔押地的畫面上,巨大唐獅子的雄姿以濃彩繪製,粗獷有力的筆觸下,顯
現出唐獅子威武的體態和神情,油然生出敬畏之心。單純金地,更使人目光集中,裝點出唐獅子
的高貴氣質。另一幅名作「檜圖」原是八條宮家智仁親王的新殿營造時所製作的「檜圖襖繪」,
現在則由四面的襖繪改裝成八曲一隻的屏風樣式。迎面而來的老樹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精簡卻
強而有力的枝幹,頂著天地,並往左右伸展,似乎在支撐著大畫面,老樹的蒼勁和嫩綠的樹葉形
成對比,背景則充滿以群青色層層相疊的水流。猶如深邃的幽谷中似地增加幾許神秘氣質。狩野
永德以此種巨碑式的創作,引領著桃山繪畫並開創出日本獨有的新樣式。到了近代初期(十七世
紀初)開始,稱之為江戶時期,由於美術融入生活,其多樣化與大眾化,使得江戶美術造就出十
足的日本民族風味;極盡裝飾之「町眾文化」(「町眾」指軍商或手工業製造者的新興商業階級所
形成的集團)。『琳派』藝術是從寬永(1624-1643)跨到元祿(十八世紀前半)的數十年內,以京都
町眾為基礎,突起的第一座江戶文化巨峰。這期間由幾位互不相干,卻風格相近,同時皆屬町人
手工業出身的藝術家,表現出純粹為鑑賞而藝術的作品。極盡裝飾的本色之餘,重新締造有個性
的、有工藝匠心的日本美術特質。」俵屋宗達與尾形光琳可稱得上是這個時期琳派的傑出人物,
他們所塑造出來的江戶趣味,造就了日本式美感的要求,不 僅具有古典的樣式品味,也符合一
般人所需要的目的性及裝飾性。


俵屋宗達(約1602-1640)「將渾身是勁的庶民文化底色,著上貴族藝術流麗洗練的彩衣,融合
古典傳統和近代造型,重現日本畫細膩、纖巧又富町眾智慧與生活成情的新大和繪」。他的著名
畫作是「風神雷神圖屏風」,宗達在作品中巧妙地運用金銀泥的濃淡與墨的交融運用,得出了獨
特的宗達式金屏風。由宗達創始,其後尾形九琳(1658-1716)集其大成,並使琳派影響後世日本
人的審美習慣且深深植入日常用品的裝飾中。


「尾形光琳作品中常顯出其人生的明暗兩面,以對比的手法加以描寫。晚年的製作畫面具緊迫感
,嚴格取捨構圖來顯現事物的精華姿態。」我們可從作品中的「紅白梅屏風」中的構圖及顏色對
比中看到許多這樣的對比關係。年輕的紅梅和飽經風霜的老白梅,似乎是日本大和繪和中國水墨
畫傳統的對比關係。而與緊緊扣住地面的紅白梅相對者,是有著流轉線條、飄浮的水流。在此具
象與抽象、動與靜是其隱含其中的對比關係。而背景中廣大的金地與水流中的銀,亦有著陽與陰
、光明與令人害怕之黑色深淵的感觸。
  
十七世紀琳派與生活的結合,為江戶期(1603-1B67)文化的主流。而十八世紀浮世繪則是將風俗
畫與木版插畫結合後,因可大量印製而廣為流行於各地的市民階層。另一方面,明清繪畫也於此
時進入日本,形成所謂的南宗畫或南畫。由中國運來的大量書籍、畫論奠定了文人畫的思想。其
中清朝畫家;尤銓(1682-約1760字衡之,號南蘋)所帶來的明清院體寫實畫風,也在此時和文人
畫形成兩股清流,注入了日本官方狩野派及商界的琳派,而對於近代繪畫影響深遠。


相對於文人畫的主觀性格,客觀立場的寫生派因接納了西方寫實及沈南蘋所推動的寫生手法,而
形成寫生寫實的表現,此種畫風不僅重視到日本畫中傳統的裝飾性,也喚起了人們眼中的真實世
界。而此畫風的第一人當屬京都畫壇的圓山應舉(1733-1795)。對應舉來說,寫生是對實物的描
寫並創作新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必然要素。寫生中並包含三種形態,即「速寫的寫生」、「形似
的寫生」及「氣韻的寫生」。應舉留下大量的寫生帖,各式人物昆蟲鳥獸的精細描繪,可見其用
功至勤。此種寫生的概念,也對近代日本畫家們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可由許多近現代的畫
家手中,均存有為數極多的寫生中,看到圓山應舉對近代日本畫的影響。「從幕末圓山四條派人
才不絕,至明治初年大家輩出,川端玉章(1842-1913)幸野禖嶺(1844-1895)、竹內栖鳳864-1942
)、鈴木松年(1848-1918)、上村松園(1875-1949)等都是圓山四條派數代綿延薪火相傳的巨匠,
直到二次大戰前,京都寫生派的魅力,仍然緊緊扣著京都人的生活感情」。


四.近代繪畫


從江戶幕府的崩潰之後,日本的封建社會也緊跟著結束,進入了民主的社會制度,當然人們也開
始急著向歐美學習近代化之道,國家、政府、社會制度、科學等等,均走向西方學習的道路。當
整個社會熱衷於學習西方文明,視傳統文化為落伍的觀念下,日本許多的古物也因而大量流失。
此時卻有一位熱愛東方藝術的美籍教授費諾羅薩(E.F.Fenollosa,1853-1908)應日本政府的邀
請,於明治十一年(1878)京大學任教。這位熱心研究東洋美術,主張傳統復興的哲學教授非常關
心日本的傳統繪畫,因而呼籲以狩野派為中心,灌注合理的西洋繪畫理念,來嘗試日本傳統繪畫
的可能性,希望能藉此產生與西方繪畫相匹敵的日本繪畫。在這改革之際,畫家們努力在線條、
明暗、色彩的根基中加上西洋式的造形觀點,以尋求空間創造及造形要素統一的合理性。


費諾羅薩的觀點促進了傳統繪畫的復活,在此項革新的實驗中,狩野芳崖(1828-1888)及橋本雅
邦(1835-1908)得到了費諾羅薩的支持並傾注力於狩野派風格之下與遠近法、陰影法的融合統一
,創造己經式微了的傳統繪畫的新時代方向。狩野芳崖的晚年絕筆「悲母觀音像」整體流麗,優
美統一的線描及變化豐富的色彩,有別於傳統狩野派的畫法,他的努力帶領著新的日本畫向前推
進,功不可沒。明治二十二年 (1889)被尊為「明治維新的先覺者」岡倉天心(1863-1913)在費諾
羅薩的參與下促成了東京美術學校的誕生。明治三十一年(1898)卻又在岡倉天心辭去美校校長職
位的同時,橋本雅邦、橫山大觀(1873-1930)、下村觀山 (1873-1930)、菱田春草(1874-1911)等
也一同辭去教職並組織了「日本美術院」,其存在在日本近代美術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府畫學校。明治四十二年(1909)升格為市立繪畫專門學校。幸野禖嶺、鈴木松年、竹內栖鳳等人
均在此任教,而京都畫壇上的一些主要畫家也大都由此出身。橫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代,京都
畫壇的代表畫家竹內栖鳳可謂之為領導者,他遊歷歐洲,深受法國畫家柯洛(Camille Corot,
1796-1875)及英國畫家泰納(William Turner,1775-1851)的作品所成動,在此他對於光與色彩
的因果關係有了確切的認識,也大膽地將西方的寫實技巧,成功地融入了圓山四條派的傳統繪畫
中,畫中平和且自然透明的色彩給人明朗的感受。大正十三年(1924)所繪之「斑貓」為其重要代
表作。栖鳳在沼津的蔬菜攤中看到這隻貓,想起了宋徽宗所畫的貓,因而將之帶回畫室中努力觀
察寫生後畫了這幅畫。貓的生態及舒軟的貓毛拿捏得恰到好處,琉璃色的眼珠也是其魅力之一,
身體的色彩以青金為底,加上濃淡的色彩烘染,更添整體濃密的質感效果。畫面單純直接卻令人
回味無窮。


明治三十年至四十年代可說是近代日本畫真正誕生的時代吧!「矇朧體」的開拓雖是由西方繪畫
中重視色彩關係中發展出來的,但是最重要的仍是在於畫家個人個性的具體表現,也即是不再拘
泥於流派色彩或臨摹範本,畫家個人色彩個性及寫生等基本方法為繪畫藝術追求探索的方向。所
謂的「矇朧體」,其實是當時的評論家們對橫山大觀、菱田春草等人所發展出來的畫法的一種嘲
弄。他們不再是如以前正統的由線描起稿開始,而是以西洋重視色面的方式直接用刷毛表現光線
及空氣。具體的方法是,膠彩畫顏料加上胡粉混合後以刷毛在畫面全體烘染,或者部份烘染,造
成濃淡效果及空間感等等。橫山大觀的「屈原」即以矇龍體的畫法出現。大觀以中國的屈原來隱
喻遭到饞言而辭去校長職位的岡倉天心,畫中表現出整個空間騷動、緊張的情緒,昂然挺立的屈
原和周遭浮動不安的小烏成強烈的對比。空間感的烘托及草叢沒線描法的活潑畫風,充分掌握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反觀菱田春草的「王昭君」則以靜寂悲悽的場面感受昭君出塞的情懷。
春草以從未曾有過的明亮色彩,用單邊烘染的方式表現衣褶紋路,優雅而溫柔婉約地襯托出仕女
們的嬌貴氣質,是春草矇攏體時代中的傑作。只可惜在一九一一年以三十七歲英年早逝,實為明
治畫壇上的憾事。


相對於矇攏體的浪漫情懷,也有標榜自然的寫實主義「無聲會」的存在,由乎福百穗(1877-193
3)結城素明(1875-1957)安田靸彥(1884-1978)、今村紫紅(1880-1916)等人所組織而成。
川端龍子(1885-1966)則於昭和三年(1928)由院展出來另創「青龍社」,主張「會場藝術」。
伯影響所及展覽形式也就慢慢形成額裝或厚塗的方式,傳統的線描主義及掛軸形式也就漸漸失去
其勢力,這大概也因為昭和以後住宅形式方面改變,因而加速會場藝術的形成原因之一吧!龍子
於大正十五年(1926)所畫之「使徒所行讚」則為他實踐會場藝術之作,所謂「會場藝術」的表現
有兩點:第一為大畫面主義,第二為創造剛健畫風的藝術為重點。只因當時的院展,大部份為纖
細巧緻的畫風緣故,因此龍子有意藉此畫為杖。整幅畫面色彩鮮豔搶眼,卻又不相抵觸,二鬼身
上的青色、紅色,柏葉上的金泥色彩造成了視覺上的震撼效果,雖然展出後遭到許多強烈評論,
但所造成的影響則不容忽視。在京都畫壇,則由福田乎八郎(1892~1974)、堂本印象(1891~19
75)、德岡神泉(1896~1972)等人主張開展日本人的感性及象徵性的裝飾美學。如福田乎入郎的
「雨」及德同神泉的「舊蒲」均代表了這種堅持古典樣式,將單一畫題單純化表達靜譁畫風的典
型。這種將對象物單純化、裝飾化,強化造形意識吸引觀者強烈貳受主題的方式,的確與眾不同
,所以戰後日本畫界中也不乏追隨者。


五.現代繪畫


戰後日本畫界受社會變遷的衝擊,舊體制底下的價值觀也受到質疑,一時問使得日本畫畫壇不斷
受到嚴厲的批判,甚至日本畫滅亡論之說更添雪上加霜的悲劇色彩。但是日本畫的畫家們並不因
此而一蹶不振,反而是強烈地組織更前衛的繪畫團體。如一九四六年由中國返回日本的山崎隆則
與三上誠(1919-1972)、星野真吾(1923-)、大野俶嵩(1922-)等十一位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
現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日本畫科的畢業生於一九四八年組成「盤呂阿路美術協會」。一九五0年
代以後,派別色彩更加稀薄,畫家各人顯現各人的個性丰采,同時繪畫素材也不再僅限於紙、絹
及傳統的膠彩顏料,而是運用了更多變化多端的基底材,綿、麻、木屑、砂、紙粘土....等等。
同年稍早,京都的上村松篁(1902-)、廣田多津(1904-1978)、秋野不矩(1908-)、東京的橋本明
治(1904-)、吉岡堅二(190-1990)、山本丘人(1900-1986)、福田豐四郎(1904-1970)等等多名當
代膠彩畫家也組織了「創造美術」(後改為創畫會),會員裹由各式各樣不同個性的人組成,對彼
此互相批判以形成向前的互動關係並不時挖掘新人展出等開放的作風,使得創畫會成為現代膠彩
畫家的一座追求現代前衛晝風的新舞台。


「現代日本的美術受到二十世紀西歐繪畫的影響,更清楚地追求畫面構成及造形組合的關係,特
別是色面構成的比重」。「將動植物的自然形象象徵化再重新架構等等,或是以銀箔為底,上施
以明度、彩度強烈對比的色彩,使得視覺效果突出之類」。「戰後日本畫大都以此類方式在作品
上從事實驗,然而雖然在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基礎之下,基本上,通往情趣、成性的美的
意識仍然存在」,「又,日本畫自身繪畫上的可能性及界限的問題也是戰後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三上誠的「寺院」在材質上已不止只局限於膠彩顏料,畫面也用強烈的色差及色塊來組成。這
個激情、實驗具挑撥性的年代,有著各式各樣充滿熱情、孤傲、個人風格極為強烈的畫家出現,
雖說有著許多西方繪畫流派影響下的風格,但對於追求繪畫本質,個人的lU靈探討、社會現象的
批判,生命存在的價值和實體世界之間的關係,以及傳統膠彩素材的挑戰等等,卻有著更深刻的
探討。


無所屬的天才畫家橫山操(1920-1973),是個充滿熱情與行動力的畫家,即使到過世前仍舊揮
動著畫筆。逆光的物體中橫線、直線的交錯,作品中表現氣勢強悍、明快生命力的同時,也壓抑
著另一股不為人知的寂寞感傷。院展畫家莊司福(1910-)的作品則用對比分明,背景單純的空
間表現無限的可能性,主題部份,則用細膩流暢透明的筆觸和著如流水般情調的畫面構成,作品
風格極為靜讓,卻頗具張力。


膠彩畫的顏料由古流傳至今,因科學的發達,使得顏料由天然礦石,發展出新岩、合成等不同的
顏料,色彩更是變化多端,粒子的分類更多更純,方便了使用者有更豐富的表現空間,因而從古
代的薄塗細染到近現代粗厚的肌底,更進而與箔、木板等材料結合,造成畫面生動有趣的表現等
等,也是繪畫形式發展裏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而我們可以理解日本的膠彩畫在這一千多
年的發展史中與中國、西洋的交流之下所引發的文化衝擊與思考的變遷。也因為如此,我們才可
以看到這項古老的繪畫藝術,經由時問的磨練,呈現各式各樣豐富的表情。


第二節
 韓國現代彩色畫


膠彩畫在韓國近年來稱之為彩色畫,「為水墨畫的對稱,主要是以人物為中心,表現民間風俗。
」是對近代以來,作品以設色為主,顏料採用傳統上以膠調和礦物質顏料或水干顏料為媒材的繪
畫,所賦予的一個名稱,等同於日本的日本畫,中國大陸的重彩畫及台灣的膠彩畫。


就地理環境而言,韓國與中國相連,因此自古以來,文化的脈絡,幾乎與中國息息相關。在繪畫
方面,不論筆法、用色、甚至題材的傳承,也都有跡可循。「早在三國時代(西元四到七世紀)用
色鮮麗、構圖生動、筆觸熟練的高句麗古墳壁畫,以及同一時代的百濟及新羅壁畫就都屬彩色畫
一脈。之後高麗時代(918-1392)帶有金色與青綠色彩,莊嚴華麗的佛畫,以及朝鮮時代(1392-19
10)出自庶民階層,呈現民間生活的實用性民藝繪畫,也都帶有強烈的彩色畫風格。」此外,中
國的清朝時代由西方傳入的西歐畫風 (明暗處理與遠近法的表現等)也於十八世紀反映在朝鮮的
繪畫之中,由此可知,中國的丹青藝術,對朝鮮文化的深刻影響。


韓國近代彩色畫可以說是再由日本引入,大略是一九一0年代開始,而於一九一一年「京城書畫
美術院」所附屬的「書畫美術會」(1911-1920)中學習彩色畫,雖然維持沒幾年即解散,但「韓
國近代的美術教育與美術運動都根植於此,著名的書畫大家也多由此出身。」此後,於一九一八
年,誕生了一個在韓國近代美術發展史中極為重要的美術團體「書畫協會」。此協會所推出的展
覽稱為「協展」(1921年開始展出)與官辦的「朝鮮美術展覽會」(簡稱「鮮展」,1923年開始展
出)一直並行展出了十三年,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五回協展後結束了這個在野的重要展覽會。鮮展
初期,大致上也是以協展的成員為主,後來更積極吸取日本畫的觀念,因此以日常生活為題材,
做客觀的描繪,追求寫實與自然風格的呈現等等,成為此一時期各個畫家追逐的方向。金殷鎘(1
892-1979)可說是這時期的代表畫家,他不但在自己的繪畫生涯有很精彩的作品呈現,並且也是
一個重要的教育家,學生多達三百六十名,其中不乏對後來現代美術有重要影響的畫家。金殷鎬
的「仙女圖」畫中仙女賦色雅緻,線條流暢優美,細膩豔麗的衣服花飾與下半身的羽衣飄揚,有
著虛實相映的趣味。


一九四九年韓國政府成立了「大韓民國展覽會」並舉辦展出,成為戰後藝術家們重新出發的舞台
,而各大學也相繼設立美術系,透過了大學的美術教育,為現代的美術提供了不少研究的管道。
更有為數不少的美術團體,不斷舉辦展覽使得彩色畫在現代的風貌上比起以往要來得豐富多變。
韓國現代的畫家們希冀在過去的中國及日本的影響下所產生的本國繪畫以及西方潮流下的實驗風
格之中尋找出真正屬於自己富有時代性的獨立風格,因而「七0年代的韓國畫壇脫離過去的東洋
畫範疇,一變而為獨立的韓國畫,同時畫壇也呈現多樣化的傾向:(1)實景山水表現(2)現代水墨
表現巴抽象主義表現(4)彩色主義表現等」。其中女性畫家千鏡子以她獨特纖細的感情表現異樣
的風情,如作品「生態」一圖,糾纏盤繞的蛇群,卻似某種宗教儀式,給人一種神祕的氣息。朴
崍賢的作品「黑貓」則將動態中的貓群予以塊面的分割,猶似貓群透過不同鏡面審視觀看著,畫
中色彩的運用及其與墨染的關係十分有趣。


在一九五七年當代幾位中堅畫家如金基昶、朴崍賢、李惟台、千鏡子等創立了「白陽會」,「以
作家互睦與作品交流研究為宗旨」而成為東洋畫壇的一個重要美術活動的團體,另外「白陽會最
大的貢獻就在於國際化也就是把韓國畫壇帶到海外,參與國際展的新潮流、新動向。」在拓展自
我的視野,增加與歐美文化的交流外,韓國畫家也汲汲於將韓國畫推向國際舞台,因此除了自己
的文化風格外,也必需使畫作呈現時代感,才會有其價值。徐政泰(1952-)的作品「渴望」在
畫面的經營上有強烈的民族色彩、規整的塊面分割有裝飾性的美學風格,而箔面赤裸裸的處理增
加了畫面變化的豐富性,甚至連自己的簽名也成了圖樣的一部份。」吳泰鶴(1938-)作品中則帶
有水墨的運筆方式,不論在線條與色層的堆疊上,或題材的選擇結構上,都帶著壁畫的趣味,是
一位有獨特民族情感的畫家。


韓國的畫家們在沈澱中國、日本、歐美的文化影響之後,如何在融入時代思想潮流之餘仍維繫住
自己的民族特色。相信在朝鮮民族強悍的個性,與極強烈的民族意識之下,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競
賽,應能取得平衡,並在畫家們努力實驗創新的道路上,走出韓國彩色畫的一條新路。



第三節  當代中國大陸的重彩畫


西元一九五0到一九六0年代,由於大陸政權轉移,政治情勢影響整個社會、文化的結構關係,
而同是共產政權的蘇聯式藝術創作方法、理論、思考模式也就很自然地成為大陸政權者急欲導引
的方向。


由於藝術思考的偏頗,創作模式上較為單一,使得此一時期的繪畫發展上有了侷限。此時的作品
大都偏向群眾或大型的戰爭場面,在傳統線描與西式寫實的面容下,有種矯飾與不協調的感覺。
但也有幾位畫家有出色的表現。如一九五六年潘絜茲(1951-)所畫的「石窟藝術的創造者」在西式
的焦點透視中採用了傳統的雙勾設色,賦彩豔麗卻不失典雅抒情,使觀者在自然的人物動態引導
下,安靜平和地走入偌大的石窟藝術之中。


一九七八年北京中央美院恢復招收研究生,這批研究生如李少文、樓家本、楊剛等以色彩華麗,
富裝飾性的古代神話或少數民族風俗畫獲獎,突破以往數十年水墨寫意的主流風格,工筆重彩的
探索開始受到年輕畫家的歡迎。此外,湖南師範藝術系對工筆重彩也十分重視,隨著北京機場的
裝飾壁畫的完成,以及雲南重彩畫家丁紹光等人在國際上受到歡迎,色彩絢麗的畫風又再活躍起
來。


在一九七九年北京成立了「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後,工筆畫總算有計畫、有系統地在中國復興了
起來。原因是當時社會形態,由於「適應城市建設需要而興起的壁畫創作,繼走出書齋的年畫之
後為工筆重彩畫的復興提出了有別於卷軸畫的要求。」因此,此一民間機構扮演了極重要的學術
研究及展出者的角色。一九八七年更以此為基礎,成立了「當代工筆畫學會」,因此,灌注了生
長動力的工筆畫,因時勢而得以有機會吸收西方現代藝術及日本的現代繪畫。使得八0、九0年
代的工筆畫,因「高度重視色彩的造型與表現功能,充分顯示了色彩的魅力。」吸收西方的畫法
,表現光的動人效果,廣泛運用工具及水墨、沒骨的特色,就連民間剪紙的色彩特色也運用到畫
面,增加了畫面變化的豐富性與可看性。而同時礦物顏料的進一步開發使用,也使得現代工筆畫
有了更多揮灑的空間。畫家們也不再重覆過去為英雄立傳或歌功頌德的繪畫題材,而是更重視到
生活中的感情,生命中的感動、平凡而生活化的題材反而引發觀者由衷的讚賞。


陳白一(1926-)的作品「三月三」以偏於左側的兩名邊疆婦女為主題,設色清麗脫俗,情調柔美,
由此焦點轉移到右側佔了大面積的以白描為主的傘面,空間上的配置十分別緻,有虛實相映的情
趣。黃發榜(1938-)的「醉夏」以水面飄浮的孤舟為主軸,四周利用木頭紋路所暗示的水流則與
白色水鴨互相呼應,鴨群所形成的動勢,但又將觀者的視線帶回孤舟上的祖孫,給人一種平淡中
的溫馨感。蘇百鈞(1951-)的「晚風」則以濃重厚麗的岩彩點出地面的肌理層次,以白群、金茶
色交疊出遠景的淺灘草叢,是一幅以礦石顏料交錯點、線、面的作品。


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的林若熹(1963-)畫中常以綿延密實的線條構成畫面豐富的效果。
實與虛的交換呼應,具體形象與抽象空間的表現,如同交響樂般地蘊含著豐厚的意境。林若熹在
談到他的藝術追求時說:「我一直探索的是,在研究古典傳統的風格語彙中去演繹出一種適合于
現代表現的繪畫方式。」當我們看到他在白描線條裡苦心地經營與色彩對比的深層實驗後,便會
深刻瞭解他的創作用心。其作品「好月」群青的色面與金黃色線條所分割出來的空閒似虛又實,
將中國畫空間裏的留白做了另一種詮釋。畫中精準流暢的金線將群青色的夜空與植物做了簡潔卻
又迷離的切割,同時又暗示出月色的明亮光影與主題之間的關係,畫面的鋪陳實令人回味無窮。


何家英(1957-)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以人物創作為主,畫中人物清麗脫俗,給人一種鄰家少女
的親切咸。錯落有致的線條,融入在人物的衣著服飾上,絲毫沒有阻礙到觀者的視覺。尤其在人
物的髮質上,有著許多令人讚嘆的表情。「酸葡萄」的正面少女、「清明」中跪坐的少婦、及「
人體」中橫臥垂髮的裸體少女,均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風情。「秋冥」中獨自在林問的女孩,似是
十七、八歲滿是憧憬的單純少女,單一色調的紫藍天空與身邊疏落的枝葉,說明了少女詩樣的情
懷。何家英的另一特色在於處理衣服上的質地、紋路,自然的垂感與毛衣的質地也是另一個令人
著迷的精妙之處。


與何家英的清純少女有著不同韻味的是李愛國(1958-)的人體繪畫。作品「清氣」中豐滿健康的女
體,似是夏日沐浴後享受著月刻涼風襲來的清爽,仍散發著些許沐浴後熱氣的濕潤髮絲飄在耳後
,自然又性感。


重彩畫在大陸的發展,現已漸漸地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風貌,生活中的感性取代了嚴肅的題材,傳
統的勾勒填彩中注入了現代繪畫的生命力,在作品中也傳達到了畫家個人的色彩與性格特色。在
多元的表現中,我們仍能於畫中見到線條本身在中國重彩畫裡不可忽視的地位,這也是我們在其
他地區裡所較無法見到的。與其說是中國人對線條的感情不易割捨,還不如說是長期以來對線條
變化的感應能力要較其他地區的人來得敏銳。我們期待在這樣的一個運用線條的基礎裏,有更多
更好的發展去呈現線條與色彩的美及時代性。


第四節  西藏的壁畫與唐卡


西藏,一個對現代社會而言,仍舊神祕而宗教色彩強烈的高原地區。地形上,它也許是孤高、封
閉,對藝術而言,它卻令許多人深深著迷,甚至產生許多影響。在古代,它曾是中亞交通的古道
,不僅與許多民族曾有過交流並彼此影響,但卻又可自成獨特的文化風格。在經濟、政治、宗教
各方面也自成一格與現代社會型態完全不同的體系。「在這裹,是宗教組織控制了世俗國家與軍
隊,宗喀巴的後繼者,發展出以覺悟為目標,追求美好未來的理想世界觀,使得藏人在現代的生
活型態中,依然注重心靈的、精神的層面,與有機體的,與他人他物相依相存的關係」。「因此
這時期西藏的世界觀可以視之為另類的現代性,與我們熟悉的西方物質主義的、外在的現代化相
對比,西藏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內在的現代化」。


在西藏,宗教與生活一切緊密結合,西藏繪畫藝術,在我們一般人的第一概念中,幾乎也等同於
西藏佛教藝術,當然,就西藏最早的繪畫紀錄上來看「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所謂的原始繪畫,由
『卡若遺址』(四千到五千年以前)到『加林地區』(約在三千到四千年前)便已有了更具象的繪畫
記錄,直到前二世紀到西元六百二十九年(吐蕃王朝建立)間的『日士岩畫』能更清楚的見到了較
成熟的繪畫。」,「唐卡」(thang-ka)為藏語,意即用彩緞織物裝裱的卷軸畫。有著濃厚的宗教
色彩與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真正唐卡的興起卻要到了吐蕃王朝時期,主要是從藏王松贊干布
時起,唐代的文成公主及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傳入了佛教的思想及信仰,造就了往後在藏地高原
佛教的興盛。而為了弘法與觀修的需要,這種具有印度『缽陀』繪畫及尼泊爾『缽拉巴』風格的
卷軸畫,逐漸興盛起來,往後更融入了漢地繪畫藝術的影響,造就了獨特的藏傳佛教藝術特色。
」所以我們現今所談的西藏繪畫藝術,大致上也是指西元七世紀以後,佛教傳來之後所產生的繪
畫。
 
「無論壁畫或唐卡在創作程序上基本近似,宗教繪畫在藏民族心目中原先是神聖的信仰寄託和崇
拜、觀想、禮讚的對象,而非單純的藝術行為,所以西藏繪畫的主題、構圖、形象、動態、表情
、比例及色彩的西己置都不容隨心所欲,對此《繪畫度量經》中都作了詳盡的規定,並且還對畫
師的品行提了嚴格的戒律規範。」對於造型上的嚴格要求、粗細、長短、彎曲等等,均有固定的
模式,若違背這些做法,繪者自己便會惹來惡報。所以不但要有精準的比例觀念,也要熟讀經書
,從小開始接受師父的訓練,這些驚人的細節描繪,美麗如寶石的色彩,高超的線描技術,是需
要繪師們投注畢生的精力及虔誠信仰,才有可能累積此藝術成就。


在唐卡的繪製上,黃英峰先生在其所著《如何欣賞唐卡》一書中有詳盡的論述,在此僅簡單引述
以供參考。


(1)繃布、上架、白粉磨光:
用白布或綢布在架上繃緊拉平。再用青稞酒加膠塗刷畫布正面,最後用白粉加膠於畫布正、反面
刷平,曬乾打磨,重覆三、四次即完成打底工作。


(2)木炭條和毛筆的製作和選用:
為繪製時所需之炭條及勾線、塗色時用的筆、刷毛等。


(3)臨摹畫稿,起草構圖:
除了炭條,鉛筆直接構圖外,也有粉本起稿(或稱針洞起稿)的方式。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
所有構圖細節均須按照一定的規矩行事。


(4)平塗染色:
傳統的唐卡畫,都選用天然的礦物和植物顏料,這些顏料大多產於藏區當地。藏畫分主色、副色
,主色分別為白、黃、紅、藍、綠,副色則由顏色之間互相調製,甚至洗筆桶裏沉澱的顏色,集
中保存叫集色,是人工無法調製出來的好顏色。唐卡著色,一般採用平塗,但有些地方為有層次
,也採用點染、平染、濕染等法,....但必須「淡色重染」不能「濃色少染」以免成為日後剝落
原因。


(5)勾線:
勾線分五大類:平勾、濁勾、衣勾、葉勾、雲勾。 
                             
(6)磨金和壓線:
唐卡勾金線,是將純金磨成細粉末,加水和骨膠調勻,塗繪後用貓眼刀或瑪瑙石等硬筆在勾金上
打磨,使唐卡顯得金碧輝煌。


(7)開眼和整理:
把身體、衣服、裝飾、風景、供品等完成後,最後刻畫臉部,稱作開眼。


(8)裝襯和開光:
唐卡繪製完成後,加以裝襯,才算完整。有兩種型式:尼泊爾式及中國式,並延請喇嘛念經加持
開光。有時會在唐卡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模。


由以上的略述,我們大致上可較清楚地瞭解藏畫繪製過程。提供我們瞭解西藏繪畫過程的一個很
實在的方式。


西元十世紀左右,西藏西部阿里高原深處曾有一神祕國度一古格王國。在當時是一個大國,但後
來遭到屠殺而使整個王國滅亡,只留下建築群體。當時第三代的古格王科日(TSenpo  Khore)
出家為僧,以其法號益西沃(Yeshe O )而廣為人知。為重振西藏佛教,除派遣二十一位少年赴
印求法外,並廷請印度阿底峽尊者前來弘法。現存的古格壁畫依其造型風格上來看,有著印度、
尼泊爾風格。「以畫寫史、以畫立傳、以畫為書是西藏壁畫的主要傳統之一,也是古格壁畫的特
色」「紅廟拉康嘎爾布的壁畫特點是色彩豔麗,對比強烈,特別是在刻畫人物方面,採取了金線
,黑線的藍、紅、白、絲的顏色,繪畫細膩,再加上裝飾性強的花鳥人物與動物,給人一種富麗
堂皇的感覺,顯示出古格國王在營造私人寺院的同時,表現出國王對佛教的尊敬與重視。」


十二世紀左右的藏中繪畫,一般「人像體態圓渾,比例勻稱,有和諧而雅緻的簡樸之美,而像身
佩戴的飾物,如微弧形的環釧等,也同樣樸實無華」,「此時的唐卡繪畫,通常遵循著一種規則
性的構圖樣式,這種樣式或得自於印度、尼泊爾風格,特別強調畫面中央的主尊」。畫面上整齊
排列,除主尊外,僅協別寺菩薩會有S形動態,其他上下左右整齊排開的僧侶、諸佛等人像則填
滿所有空隙。有趣的是,在這二度空間裹的主尊或諸人像,均在手掌與腳掌染上鮮豔的朱紅,作
為一個美麗的印記。


「度母,是藏傳佛教裹的女神,據說是觀音菩薩在拯救苦難本身,其形有二十一種不同顏色。」
。在克利夫蘭美術館所藏的「綠度母」,為十三世紀中葉的藏中地區繪畫,也是一個二度空間的
構成方式,但在此居中穩定優雅的綠度母與周遭強調的各種裝飾,架構出引人入勝的神祕氣質,
但寫實的植物與度母又讓人覺得十分容易親近。


於十四、十五世紀前後,西藏繪畫受中國的影響漸增,可由羅漢的造型比例,及人像線條,和所
處的空間中背景的描繪方式看出「賦色上運用中國青綠技法,人像是以中國書法典型的靈動筆法
勾勒輪廓,寬鬆流暢的袍褶也是中國的樣式。」在「羅候羅尊者」中可見羅漢端坐有單一透視的
空間中,畫中人物的衣帶及背後山石、樹葉的肌理畫法,有著明顯的影響,但色彩濃豔、華麗的
圖案,配置的方式等等,仍是西藏式的特色。


在這些繁褥華麗的唐卡之中,也有一些利用色彩的微妙變化,使諸佛自然而融合地處於自然景色
之中。「在藏東的康區,由藝術奇才司徒班欽(又名大司徒Situ panchen)開創了一個獨特的畫派
,他的創作,殷發了理想化的自然主義新畫風,此後的歷代畫家,皆追隨而仿效之。」全畫用細
微的色彩暈染出空閒層次感,選擇性的人物與風景的配置,有如娓娓道來的故事,給人自然恬適
的感覺。「這種田園詩般的自然主義與諸佛之美,是如此地和諧無礙,這是藏柬畫派最為成功之
處,至少在十八世紀中期時,此一理想主義已經成為絕大多數西藏繪畫的特色。」


處在這樣一個平均高度超過四千八百公尺的地區,擁有數千座佛寺,純樸無爭的生活,一致的信
仰。西藏的居民,有著與現代社會極端不同的心靈。或許如此,西藏總是能吸引許多探索者到此
,藉由自然與佛教的洗禮尋求心靈上歡喜的、和平的精神生活。在西藏的繪畫裡,我們感覺到一
種專注、虔誠與包容的情感,使我們雖置身於絢麗的色彩中,卻仍有一顆平和與安靜的心。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膠彩畫的淵源與發展歷史

「膠彩畫」的名稱是一九七七年,由本省台中市畫家林之助教授所提出的命名。在此之
前所用的名稱很不統一,較常使用的是「東洋畫」,日本人則稱為「日本畫」,韓國人
稱之為「韓國畫」或「彩色畫」,中國大陸多稱為「重彩畫」或「工筆重彩」,中國古
代多稱為「丹青」,也有因所畫的基底而命名,如畫在陶罐上者稱為「彩陶」;畫在岩
石上者稱為「岩畫」;畫在磚上者稱為「彩繪磚」;畫在牆上稱為「壁畫」;畫在棺木上
者稱為「彩繪棺」;畫在絹布上稱為「帛畫」....事實上這些設色的繪畫作品,都以相
同的顏料調膠敷彩,依目前國際上以媒劑素材之觀念(如水彩、油彩、蛋彩、粉彩....
)命名,應該統一稱為「膠彩畫」比較合理,所以林之助教授認為:「凡是用膠水(鹿
膠、牛膠、魚膠等)作媒劑,調入礦物質顏料水干顏料、植物顏料或金屬性顏料(金、
銀、鋁等)所畫出來的作品都稱為膠彩畫。」它是東方國家共同使用的素材,不宜再以
國家名稱加諸其上(如用日本畫、韓國畫、中國畫、印度畫)而將國家之間的恩怨牽涉
入繪畫藝術之中。茲從我國古代繪畫的起源開始,探討膠彩畫藝術的淵源與發展。

第一節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與岩畫

各國人民由於民族、歷史、社會等條件的不同,對色彩的欣賞習慣也不盡相同,不同的
階層對於色彩的欣賞也各有其特點。中國畫的色彩聯繫了中國民族對於色彩的習慣,在
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用色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特
殊規律。

考諸歷史,中國人的祖先遠在石器時代就已懂得用膠調入礦石或泥土的方法來作畫。距
離今天約六、七千年前的彩陶文化開始,中國人就已經懂得知道運用大自然的豐富色彩
,在陶器上描繪施彩。原始社會的人們對於色彩美的認識,已經在製造工具的實踐中萌
芽。例如從隨便撿來的礫石(或稱鵝卵石)做工具,到有意識尋找像瑪瑙、碧玉、黑晶
石等礦石料做工具。這在工具的實用性方面是一個改進。同時由於它們色彩美麗、對於
色彩美的認識也隨之形成。原始先民發現了在打製與研磨的礫石、海蚶殼、骨墜、獸齒
上,可使用赤鐵礦染上紅的顏色,赤鐵礦可以說是原始先民在選擇礦物材料做工具的過
程中發現與認識的。這一發現,其實用價值遠不如審美發展上的意義遠大。它使人們懂
得有些物體不僅固有的色澤很美麗,而且還可在另一種器物上加飾顏色,以增加物體的
美。這就給「彩陶」工藝提供了物質條件。彩陶文化時期的人們就在彩陶上應用了赭紅
、黑、黃、白等顏色,並應用了對比調和的手法,增加了色彩多層次的感覺。

中國最早的「繪畫」若以近年來在考古學上所發現的大量岩畫而言,則「中國繪畫」的
起源研究則又要往前推進了許多。以西南地區的雲南「滄源岩畫」為例,其特點為:
(1)多以人物為主體、動物次之,並反映了原始部落的生活習俗。
(2)某些圖中已有房屋,形成部落,並以柵欄、樹木等點綴,或已有明顯是銅器的鑼、鼓
、環首刀等物。
(3)其製作方法,多用赭紅或黑色塗繪,赭紅色最為普通.....。

不論是彩陶上的抽象式幾何圖案、還是岩畫中的人物、房屋等具象的圖畫,經儀器分析
研究的結果,彩陶及岩畫上的顏料多屬於土質,也有礦物質,如黃土(黃色)、紅艱土
(紅橙色)、褐土(茶色)、骨灰(黑色)、赤鐵礦(褚色)、石灰石(白色)等。上
述色土或礦石調以獸脂(牛、馬、鹿等筋皮中的膠脂)後,再畫在陶罐表面及岩壁上,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這樣判定,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了使用色土或礦石混合以膠質
的繪畫材料的雛形。

第二節
 周朝至南北朝的丹青發展

我國最早關於工藝的專門著作是《周禮.考工記》,主要以物質的分類(木材、玉石、
金屬、皮草、陶瓷、色彩)為基礎,其中設色之工即包括畫工、繢(繪)工、鐘氏、筐
人、慌氏等五種。可見周朝對色彩很重視,而設立專官,管理繪畫之事。

「丹青」一詞也出現於《周禮》中之:「掌凡金玉錫石之戒令。」。此外《管子》中也
見「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丹青最早是指可以製成顏料的礦石,即丹砂(朱砂)與
青穫(空青),皆產於越雋郡。後來「丹青」意義擴大,泛稱繪畫顏料,「丹青之妙」
即指色彩之美,如《漢書、蘇武傳》云:「雖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又由
於朱砂、空青等礦物色的顏色鮮明,不易泯滅,所以被比喻為事情的光明顯著。毫無疑
惑的意思,譬如《後漢書、公孫述傳》中云:「帝乃述書,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
此外揚雄《法言》曰:「或問聖人之言,炳若丹青。」皆從礦物色永恆持久性格而來,凡
屬於表彰賢烈、宣揚禮教的繪畫,也必用丹青來彩繪。

西元一九七二年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發掘出一件震驚中外的彩繪帛畫。帛畫出土
時,畫面朝下,覆蓋在內棺的棺蓋上。帛畫呈T字型,下邊的四角綴有飄帶,全長二O五
、上寬九二、下寬四七.七釐米,所使用的顏色,豐富而鮮艷,大致可以歸納為礦物色
(朱砂、上紅、銀粉、石青、石綠等)、植物色(青黛、藤黃)、動物色(蛤粉);施
彩的方法,基本上採用單線平塗,也採用渲染畫法與退暈畫法,描繪以人物為中心。內
容複雜的神話傳說,畫自上至下分成三部份,分別表示天上、人間、地下的景象,上段
右上畫了太陽,內中有金馬、下有扶桑樹及九個小太陽,左上為下弦月,月上有蟾蜍、
兔,下為嫦娥奔月,上部中央有個人頭蛇身圖象。中段是畫面最主要的部份,畫一老婦
人,倚杖而立,前有二人跪迎,後有三女隨行,畫法極為流暢,堪稱漢代人物畫的佳作
,下段描寫海洋及地下之景,有一巨人立於兩大魚身上,中下兩段旁又有穿壁之雙龍貫
連起來,其問又點綴著蛇、龜、人頭鳥、蝙蝠、怪獸。從帛畫上華麗的色彩與神秘的內
容來看,我們不難想像到漢朝繪畫的盛況。

到了東晉,「丹青」逐漸轉變為繪畫的代名詞,《晉書》中稱顧愷之「尤善丹青,圖寫
特妙。」即用丹青來代表他的繪畫藝術。顧愷之的代表作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女史箴
圖」雖然也有許多人懷疑這是一張後世的摹本,但總能大略得知他的畫風。

「女史箴圖卷」是根據西晉詩人張華所作諷刺賈后的「女史箴」原文而進行創作的。文
章內容是維護傳統的統治權力,向女性灌輸「規規矩矩」的傳統道德。而顧愷之「女史
箴圖卷」所表現的則結合了當代的現實生活而創造的一個畫面。使我們今天看到了四世
紀宮廷婦女在傳統禮教束縛下的真實生活。畫是絹本淡設色。人物的造形苗條勻稱,面
容肅穆,全幅最大的特色是衣紋皺摺的結構所呈現的線條,而人物群像的布局更是緊湊
。色彩優雅透明,不求暈色,以植物色與礦物色並用。

南朝大畫家陸探徽、張僧繇等皆以色彩的表現為主,有的畫風細密工整,有的豪邁疏朗
,張僧繇更取法西域、印度的「凹凸花」暈染法,表現形象的立體感,創造了完全用彩
色表現的「沒骨畫法」。據「建康實錄」所載:「一乘寺,梁邵陵王綸造,寺門遍畫凹
凸花,稱張僧絲手跡。其花乃天竺遺法,朱及青綠所造,遠望眼暈如凹凸,近視即乎,
世咸異之,乃名凹凸寺云。」可見他善於渲染,並且適當的強調了形象和立體感,由於
他應用「凹凸花」得其法。因此後世相傳他創造了一種「沒骨」的畫法,所謂「沒骨」
就是不用輪廓線,是完全用色彩畫成的。在謝赫六法中,「隨類賦彩」只居六法之一;
稍晚的藝術家姚最在其《續畫品》中,除了肯定的用丹青來代表繪畫之外,更強調色彩
的批評,顯示出南朝後期受佛教藝術東傳的影響,逐漸產生了以色彩為主的新畫風。

同時期的北朝敦煌壁畫,更以強烈的色彩表現宗教題材,頗有西方現代繪畫的趣味。在
新疆、敦煌、麥積山一帶不適宜於雕刻的石窟中,彩塑和壁畫便是佛教藝術的主要表現
形式了。

壁畫在表現說法圖和佛本生故事畫方面,用單幅構圖形式和橫長的卷軸形式,前者重點
地表現故事情節中具有代表性的場面,甚至把幾個代表性情節佈陳在一個畫面中,如摩
訶薩埵那太子本生圖,就把捨身飼虎、捨骨、起落,組織在一個畫面中,後者把許許多
多的故事情節組成「之」形順著一個方向連續,並且用房屋,樹木作為每個畫面中的序
幕,可以說這是繼承了漢代畫像石傳統的風格。在這些構圖形式中,作者都抓住故事人
物的特點,使人一看就知道它體現的內容是什麼。這些簡練概括的手法是民間藝術家保
持傳統的結果。

壁畫在用線與色彩應用上的藝術風格,我們從現存的若干石窟壁畫中大致可以看出它的
發展輪廓。大抵北魏時代,色彩和暈染的作用十分突出。例如敦煌二七二窟的菩薩和伎
樂天,二七五窟的『毗王本生故事,它們的畫法,是在紅土色的背景上,滿佈散花,人
物半裸體,有極其誇張的動態,人體用暈染表現體積感和肌肉的色調,它的輪廓墨線,
幾乎看不出來,因此很少有中國傳統的因素。特別在二六三窟,從西夏的重層壁畫中,
剝出的北魏壁畫,肉紅色的肌膚,黑色的頭髮,朱紅色的天衣,碧綠色的長裙,金色的
環飾,已經達到燦爛輝煌的境地。

敦煌研究院的段文傑院長即指出:「北涼、北魏時代,土紅塗底,色種較少,形成了單
純、明快、渾厚、樸實的暖色調。西魏、北周、主題畫以粉壁為地,色彩日益豐富了起
來。《淮南子》裡說:「白立而五色成矣。」在粉壁上施青綠朱紫,顯得格外清新、爽朗
和絢麗。隋代色調開始進入金碧輝煌、豪華壯麗的階段。」到了唐代,色彩更趨向於穠
艷縟麗,厚重的顏料發揮了最高的彩度,設色技法也從強烈對比的原色搭配,發展到混
色、間色的運用,如紫、緋、橙、褐等色彩,並且調入白、黑,產生了多種明暗的層次。

敦煌壁畫所用的顏料種類繁多,礦物質顏料有石青、石綠、朱砂、銀朱、黃丹、石黃、
赭石等,土質顏料有紅土(紅礬土)、高嶺土、白堊等,植物顏料有靛青、胭脂、槴黃
、煙炱等。就青色的礦物而言,就有七種深淺明暗不同的顏色,綠色也有五種不同深淺
的顏色。上述顏料呈粉末狀,皆需兌入適量的膠水,才能固定在牆上,經歷千餘年不剝
落。

第三節
隋唐時代的藝術光輝

    隋唐時代是丹青藝術的極盛時期,詩文、畫評或史籍中,到處可見「丹青」之詞,
晚唐張彥遠在其《歷代名畫記》中,更屢用丹青代表繪畫,單是記述初唐大畫家閻立本
的一段中,就五次提到丹青,難怪後人評閻立本「馳譽丹青」。他的作品「歷代帝王圖
卷」原作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閻立本在表現人物形象的手法和技巧上,繼承了顧
愷之的繪畫風格,就構圖上來說,「女史箴圖」和「歷代帝王圖」都是平列式的構圖並
沒有什麼多大的變化,但就其筆墨來說,那種輕重、粗細、堅柔的線條,多用重色,採
取暈染技法,與顧愷之相比,確是前進了一大步,藝術效果明顯的增強了。

出生於于闐的丹青世家尉遲乙僧,也是初唐的重要畫家。尉遲乙僧的繪畫藝術,究竟是
個什麼樣子,雖沒有一幅肯定的畫跡流傳下來印證,但透過以前的記載和有關畫家的對
比,仍然可得到不少的了解。特別是他在運用豐富多彩的表現技法上說,他長於色彩暈
染方法,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湯垢在「畫鑒」裡分析其特點:「用色沉著,堆起絹素
,而不隱指。」就是說,看上去是凸的,但用手一摸卻是平的。我國各族人民喜愛鮮艷
明快的顏色,從魏晉南北朝起,繪畫色彩的種類迅速的豐富起來,到了唐代便發展為「
煥爛而求備」的境地了,尉遲乙僧在這一段繪畫色彩發展的歷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他在
強調色彩暈染的同時,又用中原傳統的線型勾勒,使色彩既豐富,層次又分明,不像印
度畫,是線染合一的風格,也因此保持發揮了富有自己民族特點的風格。

另外以仕女畫著稱的張萱、周昉也都是善於支配顏色的畫家。他們一般著色濃重,因所
畫的婦女,都是艷媚濃裝的形象,只有從實際色調出發,才能達到華麗、富貴、鮮艷的
效果。同時工筆重彩畫,又要考慮色彩的裝飾性,因此色彩選用的品種就會加多,例如
張萱的「搗練圖」(傳現存為宋徽宗的摹本),婦女衣服的色彩特別鮮艷,就是採用了
朱紅、緋紅、石青、翠綠、米黃、草綠、白等多種鮮艷的色彩,交相輝映,既富有富麗
氣氛,又有明快活潑的情調。由於色彩的品種加多了,就必須注意色彩的統一,「虢國
夫人遊春圖」裡,畫面上的色調,從輕重、強弱、明暗的對比中,顯得統一而諧和,例
如馬的灰暗色調襯托了明麗的服裝,五匹馬中只有一匹毛色較深,避免了色彩的單調,
在「和色」方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當山水畫在六朝出現時,不論是顧愷之的「實對」主張,還是宗炳的「抒情」主張,著
色青綠在山水畫中都是主流。到了北周和隋的時候,這種著色山水就開始用金色了,並
且同樓閣界畫發生了密切的聯繫。

關於「金碧山水」的畫法,據饒自然「繪宗十二忌」所載是這樣:「設色金碧,各有輕
重:輕者,山用螺青,樹石用合綠染,為人物不用粉襯。重者,山用石青綠,並綴樹石
,為人物用粉襯。金碧則下筆時,其石便帶皴法,當留白面,卻以螺青合綠染之,後再
加以石青綠,逐折染之,間有用石綠皴者,樹葉多夾筆,則以合綠染,再以石青綠綴。
金泥則當於石腳沙嘴霞彩用之。此一家只宜朝暮及晴景,乃照耀陸離而明艷也。人物樓
閣雖用粉襯,亦須輕淡。除紅葉外,不可妄用朱金丹青之屬,方是家數!」每個時代的
金碧山水,在表現方法上並不一致。目前傳世的金碧山水之中,較具唐畫特徵者,首推
「明皇幸蜀圖」,此作品應該屬於盛唐李昭道的畫風,描寫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逃離長
安,避難入蜀的情景,山石有鉤勒而無皴筆,主要以石青、石綠設色,白雲環繞山間,
表現出四川景色的壯麗,是一幅帶有神仙思想的理想主義山水畫,色彩穠麗而典雅,從
此可略窺大唐文化藝術的燦爛光彩。

另外在中晚唐時期,出現了一批知名的花鳥畫家。可惜他們的作品都沒有保存下來,但
根據有關文獻,唐代的畫史上有兩則關於花鳥畫鼻祖邊鸞的描述可做為參考。「邊鸞,
京兆人也。少攻丹青,最長於花鳥折技,草木之妙,未之有也。或觀其下筆輕利,用色
鮮明,窮弱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貞元中,新羅國獻孔雀,德宗詔於玄武殿寫一正
一背,翠彩生動,金羽輝灼,若連清聲,宛應繁節....。」

編撰於西元八四七年的《歷代名畫記》中記錄了丹青的顏料與工具:「....夫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齊紈、吳陳、冰素、霧綃,精潤密徹,機抒之妙也。武陵水井之丹,
磨嵯之沙,越巂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黃丹),
始興之解錫(胡粉),研鍊澄汰,深淺輕重精麤。林邑崑崙之黃(雄黃也忌胡粉同用)
,南海之蟻鉚(紫鉚也,造粉胭脂),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采章之
用也)、漆姑汁鍊煎,並為重采,鬱而用之(古畫皆用漆姑汁,若鍊煎謂之鬱色,於綠
色上重用之),古畫不用頭綠大青,取其精華,接而用之。百年傳致之膠,千載不剝,
絕仞食竹之毫,一劃如劍。」這是我國畫史畫評中,對繪絹、顏料、用膠、用筆的一篇
最早最具體的記述,其中透露唐朝畫家常用的青色礦物質顏料有沙青、空青、扁青等數
種,作為賦彩媒劑的膠,則有鹿膠、魚膠、牛膠、漆姑汁等。我們現在所稱的「膠彩」
可以從張彥遠這段話中找到淵源,這種「以膠敷彩」的繪畫,即為丹青。

第四節
 五代以後的興衰起伏

以設色為主的繪畫一直延續至五代,代表性的畫家周文矩、顧閎中、黃荃父子等。甚至
在北宋畫院中,仍是主流,不過北宋設色受水墨畫的影響,已經漸趨淡雅。北宋末年,
以水墨表現為主的文人畫興起,又賦于「丹青」另一個意義,就是代表畫工,如蘇軾詩
句云:「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一般民間也稱畫工為丹青師傅。至此以
設色為主的畫風,漸受文人畫家的歧視,被貶為民間畫工的謀生技藝。

宋徽宗時期是我國繪畫史上極為輝煌的時代,各種不同的畫風,技法並存,頗有百家爭
鳴之勢,但是設色繪畫也漸趨沒落,南北宋之際的李唐與趙伯駒兄弟的青綠山水,已經
有很濃厚的水墨趣味;而花鳥畫家李迪、李安忠,人物畫家蘇漢臣以及稍晚的劉松年之
後,已經後繼乏人,無法與後起的水墨畫相抗衡。

元朝初年,錢選與趙孟頫提倡復古,畫了許多青綠山水與工筆重彩的人物畫,其畫風受
唐人影響很大,在穠麗之中,帶有高雅的文人氣息,突破了當時馬夏畫派的陳陳相因的
水墨風氣。然而到了元朝末期,意境荒寒的文人水墨畫又成為主流,逐漸與民間畫工的
設色風格分道揚鑣,民間畫工仍沿用古代丹青壁畫的粉本,偏重於技巧的傳承,少有創
意,其中較著名的傳世畫蹟是山西永濟縣永樂宮的道教壁畫。

元代蒙古政權並無畫院的設置,到了明初朱元璋稱帝之後,又成立畫院,但皇帝並不喜
歡蕭索孤寂的水墨畫,使得設色繪畫受到重視。明初畫院畫家由於缺乏創造性,成就並
不顯著,以水墨為主的浙派與吳派興起之後,只剩少數畫家(如仇英),繼續青綠山水或
重彩人物、花鳥畫的創作,整體而言,元、明兩代是丹青彩繪藝術式微的時代。

清初及盛清因國力強盛,經濟繁榮,設色繪畫又有復甦的跡象,其中以惲壽平的沒骨花
鳥與郎世寧中西合壁的寫實畫風較具代表性,並影響到畫院御用畫家如蔣廷錫、鄒一桂
、焦秉貞、唐岱、冷枚等人。惲壽平的作品「牡丹」完全不用墨線勾勒,純粹用色彩暈
染寫生,畫風清秀柔麗,與唐代的儂麗裝飾性有別,廣受清代貴族階層與一般市民的喜
愛,成為清代院體花鳥的正宗。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則運用中國丹青的素材,融合西洋
畫的表現技法,受到清朝皇室的喜愛,而經常奉命描繪皇室的活動慶典、肖像、駿馬,
及珍禽瑞獸、奇花異卉。畫風細膩,色彩華麗,形神兼備。雖無文人畫的筆墨而受到士
大夫們的貶抑,然而這種中西揉合的畫風不僅在宮廷流行,而且影響到民間年畫。

盛清時期因設色繪畫的盛行,也出現幾本著作,對中國傳統顏料的選擇、研漂、用膠、
敷彩等方法敘述得比較詳細,如王概的《芥子園畫傳》、鄒一桂的《小山畫譜》、沈宗
騫的《芥舟學畫編》及迮朗的《繪事瑣言》等,儘管當時的士大夫階級提倡水墨淡彩的
風格,但是在鴉片戰爭以前,重視色彩的丹青傳統仍然蓬勃發展著。鴉片戰爭之後,國
勢日漸衰弱,水墨畫又逐漸成為主流。

第五節
台灣日據時期的東洋畫發展

台灣,這個侷踞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美麗島嶼,其氣候與水土蓄育著雄厚的農業生產潛
力,除了有限的通商港埠之外,全島子民,主要生息在鋤耗相紹的傳統裡,所遵循的是
淳樸敦厚,刻苦耐勞的民風道德。加上這塊海島乃屬中國文化的邊睦區,向來與大陸中
原文化主流隔開了一段距離,一直到清廷末年,台灣的所謂「美術」,不是踴蹈獨行在
孤芳自賞的臨摹暮途中,就是沉滯在基層文化裡,成為一種謀生的技藝。

因此,到了十九世紀,台灣本土雖然已從稼稽之鄉,墾拓出經濟的花床,但仍未在本土
自發性的綻開出精緻藝術的花朵。在萬般行業不離實用權衡的風氣下,台灣能在本世紀
初,陸續產生往精緻文化層次躍升的美術家。大致說來,可以歸於日本殖民統治的文化
與教育環境的殷發。具有美術天賦的本地學子,在小學(公學校)以至中學的美術課堂上
,萌發了這方面的興趣與擅長,即時受到了鼓勵,進而東渡日本深造,以致成就專業之
材。日據時代的台灣畫家與雕塑家,差不多就是經由此種學習模式塑造出來的。

一九二七年台灣的總督府決定仿照日本「文展」、「帝展」等官辦美展的模式,舉辦「
台展」,受到台灣美術界的熱烈歡迎,擔任首屆台展東洋畫部的審查員是木下靜涯與鄉
原古統。評審的結果是當時本省著名的文人水墨畫家,因模倣的氣息濃厚都遭落選的命
運,入選東洋畫部的畫家多數是日籍畫家,本省籍畫家入選者僅有三位年僅十九歲左右
的青年畫家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因而引起極大的震撼,除了郭雪湖是自學成功的畫
家之外,陳進與林玉山都赴日研習膠彩,畫風寫實,賦彩嚴謹,富有鄉土的色彩。此後
這三位年輕畫家後來被稱為「台展三少年」,也很爭氣的創作出許多傑出的作品或傳授
學生,促成台灣膠彩畫的蓬勃發展。

陳進(1907-1998)出生於新竹牛埔庄。父親是香山鄉鄉長,就讀台北第三高女子學校時
為日籍東洋畫家鄉原古統的學生。「高女」畢業後,由於古統的鼓勵於一九二六年留學
日本,進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東洋畫部高等師範科,跟從結城素明及遠藤教三習畫。入選
第一屆「台展」的三幅作品就是她在校期間的習作。一九三四年,陳進以大姊陳新為模
特兒,創作「合奏」,並入選日本文部省舉辦之第十五回帝展。該作品描寫台灣三0年
代富裕家庭的閨秀,一吹笛,一彈琴、氣質高貴,設色雅緻,在黑、白、友等大面積的
色彩中,點綴少許的紅、綠、金,是唯美風格的佳構,陳進的美人畫風格裡一直充滿優
雅、溫順、美好和完滿,很少有人能如她的畫。如此真切地表現出三0年代台灣女性的
特質來。陳進從東京女子美術學校畢業後,回台任教於高雄州立屏東高等女子學校,「
府展」期間一直是東洋畫部的推薦級畫家。這十年間正是她藝術的最高峰。回台教書以
後的陳進,利用在東京學院裡所學得的東洋畫技法,以台灣的鄉土風情作為題材,也產
生了許多頗富創意的新作品,如「悠閒」、「化粧」等,都是當時官展中技巧純熟的好
作品。陳進畢生致力於膠彩畫的創作,是台灣第一位傑出的女性藝術家,晚年榮獲「文
化獎」。

林玉山(原名英貴,生於 1907-),是嘉義人,第一屆台展時他才滿十九歲。那時他進
日本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才一年(一九二六年六月由西畫科轉入日本畫科),利用暑假
回台時的寫生,畫了兩幅水牛圖,畫在紙上的一幅叫「水牛」,另一幅畫在絹上叫「大
南門」,這兩幅均入選第一屆「台展」。川端畫學校的教法尚保留畫墊時代的作風,即
先由臨帖而後轉入寫生,所以林玉山畫這兩幅畫的時候剛進入寫生沒有多久。雖是未臻
成熟的習作,但鄉土的特色,作者是完全把握到了。相信這樣落實於鄉土而又有創意的
作品對於當時台灣的水墨畫家一定有過不小的震撼。一九二八年林玉山聯合嘉義與台南
畫家組織「春萌畫會」,一九三0年又參加鄉原古統組織的「栴檀社」,該年以「蓮池
」一作參加第四屆「台展」,榮獲特選第一名,該作以工筆重彩的技法,寫生家鄉附近
的荷花池,綴以一隻白鷺,表現生命的氣息,畫面結構嚴謹,造型優美,設色華麗而高
雅,其創作水準不亞於宋代的花鳥畫精品。此作經嘉義張姓富商收藏六十餘年後,在一
九九九年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購藏,成為該館之鎮館之寶。

戰後林玉山的畫風逐漸蛻變為水墨畫或墨彩畫,雖然在師大美術系授課,也很少再傳授
膠彩畫了。有關這樣巨大的轉變我們將下一章,台灣膠彩畫的沉寂與復興中再加以探討。

郭雪湖(原名金火,生於 1909-),出生在台北大稻埕河合町(迪化街),是三少年中
唯一自學成功的畫家。根據王白淵在「台灣美術運動史」裡記有:「郭雪湖在本省畫家
中,可謂立志傳中的第一人,家境貧苦,不能上專科學校。刻苦耐勞,入畫家蔡雪溪及
鄉原古統之門,努力研究國畫,以十九歲之弱冠,其「圓山附近」一作竟入「台展」特
選,由此可見於天才之一斑。至於郭雪湖與陳進,林玉山同時入第一屆台展的作品則為
「松壑飛泉」,此畫雖是郭氏早期保留傳統筆墨手法較多的作品之一,但在第二屆台展
得到特選的「圓山附近」,我們就可以看出郭氏以膠彩畫的寫生技法及材料所處理出來
一幅完全帶有台灣鄉土情感及色彩的佳作了。此幅三尺,六尺的巨作,在技法上,以中
國唐代青綠山水的工筆重彩格調,描寫台灣鄉土的樸拙之美。通幅之中,不論石頭的陰
暗面或樹的形體表現,均力求圓潤立體,將台灣農作如玉米、甘蔗、竹筍....,安排在
高高低低的不同造型的梯田裡,展現濃烈的鄉土情懷。

我們大概可以說日據時的東洋畫發展,在一九二七年「台展」創設之後,這一批日本學
院東洋畫教育出身的新生代畫家,創造出了一種反仿古的畫風,以寫生著手的美術繪畫
運動,從「台展」到「府展」這十六年問是一個無比燦爛的東洋畫黃金時代,直到「省
展」設立後,「東洋畫部」改名為「中國畫部」,這一股澎渤的發展才開始產生了動搖。

第六節
戰後台灣膠彩畫的沈寂與復興

終戰後,一九四九年大批中原水墨畫家渡海來台,大部分是傳統的保守派畫家,他們有
特殊的背景,介入學校的美術教育及省展的評審,並引發了「正統國畫」之爭,持續了
將近十年之久,此後傳統的水墨畫漸佔優勢,學校的美術教材也只有水墨而無膠彩,在
人才的培養方面膠彩畫出現了困境,戰後四十年間,己經沒有台籍畫家再到日本學習膠
彩畫。

第一代膠彩畫家呂鐵洲和陳敬輝先後去世;陳永森和郭雪湖亦先後移民海外;陳進婚後
未再擔任教職,也極少傳授弟子;林玉山經過「正統國畫」之爭後,畫風也漸轉趨彩墨
畫;陳慧坤則在師大美術系擔任素描、油畫課程,皆很少再裁培第二代膠彩畫家,戰後
努力培養膠彩畫家者惟有林之助先生。

林之助(1917-)出生於台中縣大雅鄉,一九二八年為了求得較佳的學習環境,年僅十
二歲的林之助,在家人的安排下,前往日本唸書,中學畢業後考進了帝國美術學校的東
洋畫科。一九四0年以「朝涼」一作入選日本最具權威的帝國美術院展(簡稱帝展),
受到很高的評價,在其師兒玉希望的挽留下,原本有意在日本繼續發展他的繪畫創作,
然而卻由於返台探親時遇到太平洋戰爭,而扭轉了他的前途。不過他在回台定居後,仍
繼續創作不輟,在一九四二年以「母子」一畫參加第五屆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榮獲
特選第一名總督獎,次年再以「好日」參加第六屆府展,並再度獲得特選第一名,林之
助在台灣最後兩屆府展連獲大獎,奠定了他在台灣畫壇上的地位。台灣光復前後,順利
地成為中部畫壇的領導者,繼「台展三少年」之後,成為最傑出的膠彩畫家。

自光復後,本省膠彩畫的發展因「東洋畫」之名與「正統國畫」之名的爭論而陷入困境
之際,林之助除了提出「膠彩畫」作為正名之外,成立「台灣省膠彩畫協會」並赴東海
大學開授膠彩課程,對國內膠彩畫的復興,影響最大。

台灣膠彩畫的淵源,以及是否屬於中國繪畫方面的問題,在中央政府遷台後,一直有爭
議,林之助先生提出「膠彩畫」的正名,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釐清了素材媒劑
、風格、技法、國名....,許多糾纏不清的觀念名稱,以國際的宏觀眼光來思考繪畫最
根本的問題,目前「膠彩畫」已經逐漸為國人所接受,而有流行的趨勢。

林之助在戰後的風格,以表現其鄉居生活的頌讚與子女出生後的喜悅。一九五四年以後
的畫風有明顯的轉變,傾向於簡化造型,甚至半抽象的風格,給國內膠彩畫的創作,開
拓了新視野,如一九五八年所畫的「彩塘幻影」,枯荷的莖與葉,皆以直線造型簡化,
達荷塘上的倒影,都用幾何形態的尖銳塊面組合成,色彩的運用以灰綠色系為主,與枯
荷的結構,組成富有韻律成與節奏威的畫面。從七0年代開始又轉向較寫實的風格,造
型柔美秀麗,色彩優雅,帶有甜美的貴族氣,林之助成功的建立了雅俗共賞的風格,影
響極為深遠。

一九八五年林之助教授到東海大學美術系開授膠彩畫課程之後,由於此項媒材受到學生
們的喜愛,而增加開課之年級,目前從大一至研究所皆有一套完整的膠彩畫教育課程。
此外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及多數美術系皆先後開設膠彩畫課程,逐漸蔚為風氣,由於學
院美術教育的奠基,美術系學生畢業後或赴日本進修,或就讀國內的研究所,提昇了膠
彩畫的創作水準。目前一般人也逐漸瞭解到膠彩畫是源自於中國古代的丹青,它盛行於
經濟富裕與國勢強盛的時代,只不過近代日本人將其發揚光大,在日據時期傳回臺灣發
展。膠彩畫似乎也擺脫了以往的仇日情結,在近十餘年來得到比較健康的發展,相信臺
灣未來膠彩畫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創作問題與保存修復                                                            陳淑嬌整理編輯


一.顏料不易固定原因:


1.顏料未乾:顏料一般須3-7天才會乾透,故重疊上色時要注意。(畫好後不要急著直接密封
或放框內,要保持通風)
2.膠的濃度不够或是已腐壞
3.膠與顏料未完全調和(必須仔細用手指確實磨均,讓顏料的每一顆粒子都被膠包覆著)
4.基底材漏礬:膠礬水有隔離膜的效果,如漏礬則膠水被基底材  吸走了,顏料卻浮在表面上。(漏礬是基底材上色前膠礬水未均勻塗佈而造成)
5.顏料粒子過粗
解決方式:以稀釋的膠或膠礬水塗刷或噴霧方式加固(噴霧器亦可朝上令其飄覆表層)

二.顏料層龜裂原因:
1.膠濃度過強過多
2.使用吹風機:儘量不要用吹風機吹乾,如非用不可,則以冷風  並移動吹風機,不要定點吹。
3.溫差太大
解決方式:溫水清洗後再上稀釋的膠礬水。或以稀釋3%-5%膠水注射入龜裂處再噴水,上面覆紙加壓

三.發色不好:
1.高溫多濕
2.膠過多、太濃顏色會變深,色彩不好看且不容易再疊色。

四.色差問題:
五.霉斑問題:用純度75%酒精以棉花棒消毒
六.修復
七.臨摹複製
八.其他:遇到箔類,除純金箔、純白金箔、鋁箔以外都會變色。

三千本膠、粒膠、軟韌鹿膠、乾燥鹿膠、軟韌膠素(以上皆為牛皮膠)
軟韌鹿膠:為預防日本乾冷氣候使作品破裂,有加保濕劑,在台灣使用時需注意下層顏
        料全乾再上色,以免發霉。雖有此缺點,但仍是一般膠彩畫家最習慣使用的膠。
魚膠:(魚)              阿拉伯膠:(植物膠)

膠的使用比例:
    因軟韌鹿膠有添加防腐劑,對一般初學者較習慣也容易保存。但因軟韌鹿膠有加保
濕劑,在台灣使用時需注意下層顏料全乾再上色,以免發霉。故可選擇乾燥鹿膠比較適
合台灣的氣候。
 
    三千本膠價格較便宜,但因有雜質且無添加防腐劑,很容易腐壞,不過因其雜質對
底色固定性更佳,故很多畫家打底時都習慣使用三千本膠,甚至一直偏愛使用它。

    其實只要習慣自己的使用方式,以正確的比例去調兌顏料,什麼膠都不是問題。有
人習慣用鹿膠或粒膠或三千本膠....也有人喜歡混合使用,如日本畫家中野嘉之習慣三
千本膠加板膠(魚膠,因較透明)鹿膠(防腐用)三者混合使用之。其使用比例如下:
濃:三千本膠2支半+3*2公分板膠+180cc水+鹿膠1顆
淡:三千本膠1支半+3*2公分板膠+180cc水+鹿膠1顆

    膠彩畫打底時膠的比例要濃些,尤其是礦物質打底,如底層顏料沒固定好到時會掉
色,疊色時膠的比例要慢慢減少,以免色彩發色不好且顏色會變深,又不容易再上色。
這些完全要靠經驗累積,膠如控制得好,胡粉又會使用,畫膠彩畫就沒什麼困難了。

*膠在15c時會結凍,故冬天作畫時很麻煩。
*調製膠水時最好使用煮過的水比較不容易腐壞。
*胡粉打底時用「白雪」反而更堅固,因其有雜質,堆高時反而不會凹陷。
*胡粉大量使用時可用「百叩」或搓揉方式,直至如耳垂般柔軟。冰存時以冷開水閉封置
於冰箱內。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