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文章發佈紀要】
◆謝峰生老師於今年五月廿一日仙逝,留下充滿詩意令人驚歎不已的作
品外,還有他生前接受藍同利先生訪談,紀錄他努力的痕跡。已於本部
落格分四次刊登的【謝峰生談藝錄】,將謝老師創作經驗與大家分享。
◆今再就謝老師九十年在台中市文化局首次個展的專輯作整理,配合藍
同利先生的新詩、李美玲小姐作品賞析分七次不定時發佈與大家分享。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窗雕-文昌廟所見
剝落的彩繪
古樸的造型
來自百年前的感動
用臭乾味的寫實表白
◎窗雕 1977年 12P ( 60.6 ×45.5 cm )
本幅是作者運用1970年代美國盛行的超寫實
(Super Realism)技法來表現的作品。那粗糙的
木材肌理,歷經數十載後產生的木質裂痕,作
者用細膩精確的手法表達的窗欞雕刻有如照相
般寫實,可見對膠彩材質的掌握頗有心得。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憩
時間
突然就定格了
讓休憩的蛾
黏貼在時間的剪貼簿
◎憩 1977年 12P ( 60.6 ×45.5 cm )
本幅是作者在做「超寫實」(Super Realism)嘗
試的作品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寫真技巧精密
描繪粗老的樹幹與蛾。但是「超寫實」強調的
是以照片做客觀而不具個性的描繪,但本幅作
品卻在作者刻意的搭配湛藍的天空後,給予觀
者一種超越了純粹寫實,而有種「超現實」
(Sureralism) 的意涵出現。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白貓
湛藍的夜
月色蛟潔
土牆上的白貓回頭凝望
誰?
◎白貓 1980年 15F ( 65.2 ×53.0 cm )
蹲立在屋瓦上的白貓,在沉沉的藍夜襯托下,
更顯出其孤寂挺立的意味。作者在此營造了另
一種空間,讓白貓脫離真實的空間,與遠方的
月亮有著互相呼應,呈現出不屬於人間的美。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鄉情
故鄉台南的黃昏
一望無際的嘉南平原
遙望遠方
春芽剛發
新犁的田土奔向天際
畫面的面積分佈頗富巧思
搭配遠方羊群的動感
形成牧歌式的鄉愁
◎鄉情 1980年 15F ( 65.2 ×53.0 cm )
剛犛過的土田,齊向天際奔去,卻被綠色的田
埂生生的阻斷,而田埂後的五棵綠樹卻似乎延
續著土田的直線,平衡了那份衝力。畫面上粗
觀只有土黃色調與綠色調,但細觀之,卻在那
層層敷疊中,隱含著無數的色彩變化,而在此
二種色系的營造下,畫面有份清朗的鄉下氛圍
存在。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盼
黃昏陋屋的近景版本
望著窗外的老婦
企盼遊子的歸來
畫面的經營更趨圓熟
無一長物
◎盼 1981年 20P ( 72.7 ×53.0 cm )
作者在此很高明的運用木屋的士黃色系(暖色
系)和屋子裡的藍綠色系(寒色系)形成對比
,表現出屋外的溫暖與屋內孤坐老嫗的寂寥,
似乎連屋角那倆相依的陶罐都比屋裡人多了許
些許的幸福。作者在簡單的構圖裡,苦心經營
畫面的構成與色彩。而其獨特的層層敷彩手法
,似可看出已漸成為其獨特的風格表現。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魚干
參差交錯
櫛比鱗次
無奈的表情
寫在臉上
◎魚干 1982年 20P ( 72.7 ×53.0 cm )
海邊漁村吊曬魚干是常見的景像。但是作者卻
用藝術家感性的心在平凡中發現不凡的美;一
條條垂直吊排的魚乾,交錯參差的排列,呈現
些微的空間差距與向下的沉重力量。而運用層
層敷疊技法表現的魚身,卻能感受其豐富的色
彩日漸褪去,漸趨蒼白,似在暗含著魚兒遠離
海洋、面對死亡的無奈與淒涼。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夕照
三頭牛
暮日
悲歌
面積的分配井然有序
黑 紅 黃
單純
就是美
◎夕照 1984年 20P ( 72.7 ×53.0 cm )
作者在本幅作品裡,大膽地用紅色與黃色系來
表現強烈的情感。在農夫眼中視為同伴的牛隻
,在紅色背景和暗沉地面的襯托下,黃色的牛
隻煥發出一股生命的神聖與尊榮。
相關連結:【膠彩畫&牛˙牛車˙牛車輪】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水聲
獨坐靜聽
寧靜的畫面
竟傳來流水潺潺
針落有聲
◎水聲 1985年 20F ( 72.7 ×60.6 cm )
雖然乍看下是幅具象的寫實之作,但進而觀之
,石頭的造型都是稜角分明,簡潔俐落的幾何
,與潺潺溪泉的無形與柔軟線條截然不同,那
份「堅如磐石」、「柔倩似水」的對比在此感
受分明。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詩◎李美玲作品賞析》
◇淡水街景
幸好那街口的老婦沒走
橘子沒收
否則就只剩下一大片精彩的乏味
◎淡水街景 1985年 20F ( 72.7 ×60.6 cm )
本幅作品是作者對其生活年代的「紀錄」,它
忠實的呈現淡水街景的一角,為那個時代做個
見證。但是作者用感懷的心,憶舊的溫柔的色
彩為這份「紀錄」敷上層詩情。更使人低迴,
但這份情感也是作者最珍重的創作心。
後記:
謝峰生老師膠彩畫+藍同利新詩+李美玲作品賞析,真是渾然天成。
「膠彩」顧名思義是「以膠敷彩」,使用取自於大自然的顏料(如土質、礦
物質等顏料),再調入獸膠(牛、鹿等膠質),繪於棉紙、絹布上。膠彩顏料
持久性強,永不褪色,且色彩種類繁多,約達一千餘色之譜,最能發揮東方繪
畫之美。在華麗燦爛中帶有優雅穩定的光澤,更是其他媒材的繪畫所無法取代
者。由於材質特殊,設色可清雅可炫麗。畫作可展現強而有力的現代感,亦可
流露傳統工筆的細膩刻畫,讓作畫者可隨心所欲傾注自己的情感,表達自我的
意念。近幾年來,膠彩畫逐漸受到重視,並且讓接觸者愛不釋手。有心人士的
推廣固是主因之一,如:「台灣省膠彩畫協會」「綠水畫會」「東海大學美術
系」「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研習班」....等的推廣,但最重要的因素,應是它本
身所透出的種種特質,可淋漓盡致的表現在每一幅作品上。
「藝術家必須對藝術有入迷、求真、求實、執著的精神,並從實際的生活體
驗,詮釋心中的潛在感情.......。」這也是我們對膠彩畫的情懷,它之所以讓我
們入迷,能讓我們執著,是由於它可以讓我們充分展現自己所要表達的風格。
傳統與現代,本土與西方及民族性質與世界性關係,一直是中國繪畫所面臨
最大的課題,如何在這兩極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則是近代台彎畫家努力的目
標。然而隨著文化過程的不斷消長,所謂的平衡點、也因時間、空間、人事物
的不同而飄移變化著,因此唯有不斷擴大學習的領域,廣泛的多方吸收,時時
反省思索,尋求一條和諧的道路才能使創作之路走的更長更遠。
我們常鼓勵學生開闊視野,不妨多嚐試新的觀念、新的技術,也應該把興趣
從繪畫擴大到其它的現代藝術領域,用深厚的人文基礎來哺育繪畫。
更鼓勵學生將參加美展比賽的層級拉高,目標放在「官辦美展」如國際性的
台中市【大墩美展】或是台南縣【南瀛美展】....等來建立在藝壇的地位。社會
上是以「成敗來論英雄」,而藝術界則是以「成績來定高下」。縱觀藝術界幾 乎每位嶄露頭角的藝術家,皆有受過【全省美展】的洗禮,只可惜這具有指標
性的美展卻礙於經費及政治因素而停辦,讓人少了一個舒展抱負的平台,實在
令人扼腕。
今藉著謝老師的膠彩畫和「談藝錄」及藍先生新詩、李小姐作品賞析,讓大
家對「膠彩」能多一份的認識、體驗,將是我們最大的感恩與祈望。蔡清河上
◎名言錄:真正大師不是擁有最多學生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大師的人!
相關連結:
【18-00《謝峰生老師介紹》總連結】
【18-01《永懷大師&謝峰生老師》】
【18-02《19謝峰生膠彩畫展專輯》】
【18-03《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1】
【18-04《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2】
【18-05《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3】
【18-06《謝峰生老師談藝錄》4之4】
【18-07《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1 】
【18-09《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3 】
【18-10《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4 】
【18-11《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5 】
【18-12《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6 】
【18-13《謝峰生老師畫◇藍同利詩◎李美玲賞析》7之7 】
【18-14《2007年⊙國立台灣美術館⊙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18-15《謝峰生老師蒞臨《台中市文化局膠彩畫班》評圖記要》】
【18-16《台中市群健有線電視台報導謝峰生七十膠彩畫回顧展》】
【18-17《感謝謝峰生老師蒞臨膠彩畫班評圖&陳淑嬌指導裱絹》】
【18-18《「峰生藝廊」畫歲月⊙憶一代膠彩畫大家謝峰生老師》】
【清河淑嬌Picasa網路相簿◇謝峰生膠彩畫展專輯◇59張播放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