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術派別與表現方法                                    陳淑嬌整理編輯
一.印象派
馬  奈(1832-1883)外光派首席
莫  內(1840-1926)「日出‧印象」的畫作,被一名美術記者譏為印象派。莫內積極採用
                   這個名稱,自第三次畫展以後,便乾脆稱為印象派畫展。
雷諾瓦(1841-1919)以繪少女而聞名,把印象派滲入洛可可派的作風,被稱為印象派化的
                   洛可可畫家。

特色
    注重光與色的描繪,不重視外形的描寫。陰影以藍、紫色取代傳統的黑色。陰影部份
亦有色彩表現,只是明度、彩度較低。以光譜作畫。畫布上以補色並置的方式,增加彩度
和明度的加法混色。否定固定色黑色及深褐色。調色盤上都是一些明亮的色彩。對印象派
而言自我乃是中心,強調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自己所感覺到的,可謂極端地強調個性。

二.新印象派
  秀  拉(1859-1891)–點描派的創始人


三.後印象派
  塞  尚(1839-1906)–以單純化的面與色作最有效的描寫。
  梵  谷(1853-1890)- 以線條為主要的表現手法
  高  更(1848-1903)- 後期印象派四大巨匠之一(另三位是塞尚、梵谷跟秀拉)。三人
都是從印象派走出來,再去反對印象派。他們覺得印象派及新印象派對光與色的描寫太偏於
視覺的寫實,而忽略了對象本身;過份注重客觀的表現,而否定了主觀的表現 。

四.普普、歐普、抽象(李仲生)、野獸(馬諦斯、廖繼春、郭柏川)
五.超寫實主義(顧重光、陳昭宏)
六.超現實主義(夢幻、超現實、潛意識)
  源自達達主義–非理性、無意識
  達  利–喜歡將描繪對象混合,並任意變形
  米  羅–畫面經常表現星星、宇宙、神秘意境
  夏卡爾–詩般的幻想,喜畫戀人、馬等飄在空中
  克林姆–裝飾性手法(林彥良)
  表現方法:
  1.合成的幻象:由若干畫因組合,即成一個不同含意的作品
  2.複象:重複一個形象在同畫面上
  3.幻想的透視
  4.夢境
  5.裝飾性


七.立體派:分割畫面(畢卡索、布拉克、夏卡爾)
   表現方法:
  1.以線條或色塊將畫面分割(直線或曲線)
  2.以理性的律動帶引觀者的視線
  3.畫面單調時可用此方式,每一線條或色塊都要有作用,不可雜亂無章


八.複合媒材:


利用各種媒材如報紙、樹葉、貝類、木片..貼在作品上增加效果,以上方式均可以膠彩顔
料來表現,顔料只是一種素材,近來膠彩畫的表現方式已趨向多元化,不是只有過去那種
傳統雙鉤、平塗、沒骨....等方式。可依自己拿手的技法循序漸進,至於作品所要傳達的
內涵才是最重要的。總而言之,一件好的作品不管什麼素材,一定要具備三個要素:時代
性、民族性及個人獨特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的頭像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蔡清河&陳淑嬌的膠彩畫世界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