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所主持的共五屆「重彩畫高級研究班」,並非「技法材料學習班」,我的教學原則
是「以創作帶動技法與畫材的學習」。傳統風格的工筆重彩畫如果只從畫材和技法上改變
是不會舊貌換新顏的。因此創作思維要更新,其作品必需反映新的時代,必需有新的審美
意識,本會有新面貌的現代重彩畫。我認為好的作品應具備下列四要素:一是創意,二是
構圖(佈局),三是技法,四是畫材。四個要素是有順序的,即「創意」是第一位的,以下
三者類推」。但在創作過程中,畫家有時會將「技法」與「材料」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重
彩畫製作過程較長,就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應當牢記「創意」是目的,而「技法與材
料」只是手段。「目的」與「手段」的關係是不能顛倒的。

    傳統是一個過程,它不應當是凝固的,我們今天所創造的正是明天的傳統。現代繪畫
是多元化的,重彩畫家個性可以得到充分地發揮。回顧全人類的美術史,正是最有個性的
畫家、畫派在重新書寫美術史,現代中國重彩畫家也努力重寫現代中國美術史,包括重建
新的、現代的中國畫的色彩體系。

    儘管有許多畫比較像日本畫,但是我認為這很正常,我們不能進行這樣的挑剔。這在
發展的過程當中是必然的。重彩畫的前景是怎麼樣的,我們許多畫家都比較茫然,但是肯
定在將來要回歸到我們民族的特點上來,這可能需要時間,但是肯定不會太長。

    從工具上看,畫家們已不再限於傳統的毛筆和宣紙,排筆、噴槍、刮刀、滾筒等已被
廣泛使用;而其技法也是多種多樣,如渲染、塗抹、噴灑、刮擦、堆積、揉紙、貼箔等等
。因而,當代工筆重彩畫相對於古典工筆畫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強的視覺效果。

    日本畫之所以能反過來影響中國畫壇,主要是中國工筆重彩畫在顏色的研製上沒能繼
承和發揚傳統礦物質顏色的精華,傳統的技法近乎失傳,更談不上創新。

    近些年來,由於中國畫傳統的礦物質顏色重新被重視,重新被研製,這一材質的變革
推動了重彩畫的發展。特別是重彩畫高級研究班對傳統繪畫材料和技法的研究和推廣,帶
動了重彩畫的創作,今天的展覽就是這個創作成果的集中體現。

    伴隨著當代審美觀念進一步地擴展,復興更具色彩和肌理表現力、融有絲綢之路沿途
異文化因數的古典重彩畫,開賦予它現代的表現形態,已成為中國民族繪畫對應全球化國
際社會現狀的必然。


唐秀玲   (山東理工大學美術系教授):

    中同畫在古代也叫「丹青」,可見中國畫原本就應該是一個色彩的世界。在唐宋以前
的繪畫史中,色彩一直占居著繪畫表現的主流,唐代人物畫、末代花鳥畫及店宋山水畫造
就了古典工筆畫的語言典範。宋代以後,隨著文人畫的興起,以「率意」為特徵的創作觀
念利「水墨」為特徵的技法表現漸漸成為繪畫的主流,而色彩也就逐步被邊緣化。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布潘絜茲先生的倡導下,中國工筆畫在二十多年中走過了從
復蘇到繁榮的發展過程;20世紀90年代末,色彩的介入及材質的改變成為中國畫家、尤其
是工筆重彩畫家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重彩畫創作也進人了空前發展的時期。

    中國現代重彩畫是逢時而生、順勢而行。它以改革開放的文化環境為背景,以豐厚的
古典繪畫傳統為依託,以世界其他民族優秀的視覺文化為滋養,從而以豐富的畫面效果、
多樣的語言形式和自由的個性表達,奏出了時代審美的強音。

    當然,現階段的重彩畫還很稚嫩,其存在的問題和值得思考的方面還很多,但它在傳
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之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生長點,它是具有無限地生命力和廣闊地發
展前景的。經過我們的努力,一定會創造出既有別于傳統,又有別於西洋,還有別日本的
;中國的、現代的、全新的重彩畫。


孫玉敏    (遼寧畫院一級美術師):

    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以濃郁、強烈的色彩表現,豐富多樣的藝術風格,帶給人全新的
視覺感受。中國工筆重彩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至唐宋已達鼎盛。此後的千百年來,在材
料與表現上沒有新的拓展,在水墨畫的衝擊下日漸衰微。20世紀初,外來文化的傳入,給
中國工筆重彩畫帶來新風,但幾千年中國畫固有的畫材--筆、墨及屈指可數的顏色,嚴重
地限制了工筆重彩畫藝術形式的突破,作品風格和語言的趨同也就不可避免。材料的單一
,一直困頓著中國工筆重彩畫家。20世紀80年代初,潘絜茲先生大力倡導工筆重彩畫。近
些年,蔣采蘋先生、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及國內一些顏料廠研製新的礦物顏料,豐富了創作
材料的品類,為工筆重彩畫形式語言空間的開拓提供了可能。

    這種新材料的使用,不僅僅是個純材料的問題。材料的變革必將帶來觀念的轉變和藝
術精神的更新。當然,對於新材料的認識、使用和掌握,還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在傳統與
現代、東方與西方、生活與藝術、造型與色彩及形式與語言等方面,都有諸多問題要研究
、解決,這也是需要今後幾代畫家不斷做下去的事情。


膠彩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膠彩畫,又稱作重彩畫、岩彩畫、日本畫,是一種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
,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更可以結合不用的素材,
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

[編輯]歷史
膠彩畫的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唐朝的青綠金碧山水,繪畫技法也受到北宋院畫的影響,
具有中國工筆重彩畫與丹青的色彩。

臺灣的膠彩畫是在日本統治時期,由日本傳入這種繪畫方式,因此在當時的美術展覽中,
被歸類為「東洋畫組」,臺灣光復後由於反日情結,這類的畫作被美展併除門外,不得參
展,直到1962年(民國五十一年),由林之助教授提出,經學術性辯證後,將以地域性命名
的東洋畫,改為以媒材命名,「膠彩畫」名稱始行決定,1985年東海大學美術系首開膠彩
畫課程,使臺灣膠彩畫的教育不再是師徒傳授,開始走入學院美術教育。

[編輯]材料
膠彩畫使用的膠質可由動物、植物提煉出來,中國古代唐朝張彥遠所著的《歷代名畫記》
中,記載了膠彩畫使用鹿膠、鰾膠、牛膠作為媒材。這些煉膠的方法在中國漸漸失傳,在
日本使用軟質、硬質鹿膠,鰾膠,牛膠,兔膠,粒膠,三千本膠等膠材,這些膠的煉製方
式,是依古代由中國傳入的方式煉製。

膠彩的顏料來源為天然礦石研磨而成的粉末,在《歷代名畫記》中,就提及顏料依粗細、
顏色濃淡、質感等層級的分類。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6%A0%E5%BD%A9%E7%95%A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清河陳淑嬌膠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